第25章 终于知道他是谁(2)[第1页/共2页]
我只晓得,那晚我神魂游离地回到本身的营帐,不但睡前一向念叨着他的名字,连梦里也是一声声“罗什”,“罗什”,“罗什”……念他的名字时,唇会先成“O”形,再渐渐将舌放平放缓,微微吐气。和顺的发音,和顺的吐气,连眼神都能和顺起来。只一个名字,与我,便有如此大的魔力。罗什,这个名字,真的很美……
黄小美讽刺我:“哎呦,我们八卦艾晴心中的男神,纯情少女活力了!”
我正在营帐里转圈圈思虑,他将素描本推到我面前:“你能将我的汉文名写下来么?”
他高兴地问:“艾晴,你想如何称呼我呢?”
我喝着水,呼吸渐渐安静下来。心口已不疼了,这疼痛感又跟前次一样转刹时消逝得无影无踪。我不美意义地笑了笑:“呵呵,对不起,我失态了。”
他父亲名叫鸠摩罗炎,而我之前给他母亲起的音译名“吉波”实在早已有了商定俗成的中文翻译了,是耆婆。西域和印度和尚用的是本身俗世名字,不像中原地区的和尚另取法号,以释为姓。
我怒了:“我不过是钦慕他,哪有你们这么肮脏的设法!”
各种文籍里对他的简称有“罗什”和“什”,切当地说,古文里更多简称他为“什”而当代提起他都是“罗什”。实在严格提及来“鸠摩罗”是姓,“什”(音SHI,十)才是名。但是单叫一个“什”太别扭,这个字发音也不顺口。
这个题目永久不会有答案。
我想到了!传播下来梵文名的中文翻译应当是翻译者按照当时的梵文发音来译的,而不是明天遍及利用的英语发音法则。比如印度教中的湿婆神,英文写成shiva,可梵文发音倒是湿婆(shibo)。如果梵文里“v”发成“b”,“a”发成“o”,那么shiva翻译成湿婆,jiva就该翻译成吉波,Kumarajiva的梵文发音就是:丘莫若吉波。
他细心地看,又念一遍,昂首看我,眼底尽是忧色:“好,鸠摩罗什。既是艾晴取的,我今后汉文名便叫鸠-摩-罗-什! 我会让统统人都称呼我这个名字。”
我点头。瞬时明白了本身在当代每天叫着他的名字,却为何这么久都没认出他来。题目还是出在名字的发音上。在当代文籍上,他的名字用英笔墨母拼成KUMARAJIVA,我想当然地遵循英文发音法则读成库马拉吉法,向来没想到英文发音跟梵文发音实在是不一样的。
为甚么会有如许的偏差?
他拿起铅笔,在我写的字下方练习着本身的汉文名。看着他清澈眼波里浓浓的笑意,我神思恍忽,茫茫然不知身处何方。史乘没有记录究竟是谁给他起的汉文名,莫非是我?我在21世纪读到他的名字,竟然是同一个我在1650年前起的。也就是说,我的时空实验,我与他的相遇,都是必定。这是如何的逻辑干系?我到底游离于汗青以外,还是我在不知不觉间已然融入了这个期间?
我怀着恭敬之心,一笔一划写下:鸠-摩-罗-什。
“丘莫若”不就是“鸠摩罗”么?但是“吉波”如何变成“什”的?鸠摩罗什,这个不知谁给他翻译过来的名字,的确比我随便用“丘莫若吉波”高雅很多。“鸠摩罗”是他父亲的姓,这是天竺婆罗门的一个大姓,在品级轨制森严的印度属于最高品级的姓氏。“吉波”是他母亲的名。用父亲之姓,母亲之名取名字是天竺的民风,偶然还要再插手别的寄意,以是天竺人的名字都很长。之前看佛教史,那些西域和印度和尚的名字全称如何也记不住,实在是太长太难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