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女儿是对比出来的[第2页/共2页]
是周令怀头一天到虞府,虞幼窈没背完的那句。
再闹腾几次,家里讳饰不住传了出去,虞府的名声怕也要坏了。
竟感觉家中几个后代,竟是大女儿最像他了。
大女儿一站到长案前,身上就透了一股子沉寂,显得不焦不躁,不慌不忙,一举一动不疾不徐,铺纸、磨墨、执笔,本是平常的行动,却都有一种形于外的高雅之态。
他写的是柳公权的楷书,一手书法还曾得过帝王奖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卿字体雄浑,筋骨毕露,倒是刚正不阿,甚好,甚好!”
叫父亲夸了,虞幼窈便有些不美意义,抿着唇儿笑了一下,便抬手扶了一下发间的点翠。
虞幼窈一听便臊得慌:“我畴前字儿写得丢脸,练了些时候,也就将字练得工致了一些,倒是难登风雅之堂。”
虞幼窈赶紧瓢了一小碗药膳,浅褐色的汤汁,上头飘着淡淡的油花、红色的枸杞子,里头沉着些许骨髓,瞧着平淡不油腻,非常适口。
虞幼窈从笔架上挑了一支平常用的兼毫,蘸了墨,便开端写字。
虞幼窈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将桌子上的食盅拿过来,转开了话题:“我之前缺了一个月的课,叶女先生便让我将畴前缺的课补返来,因此这段时,倒是没时候过来瞧一瞧父亲,今儿好不轻易得了空,便熬了药膳过来了。”
窈窈学的是王羲之的行楷,字儿虽透了女子的委宛含蓄,可笔力也如他普通,气势雄浑,虽可见是随了他。
虞清宁也不是安份的性子,由着金嬷嬷折腾,要不了多久便又要惹出事端,搅得家宅不宁。
虞宗正却一脸欣喜地看着虞幼窈:“窈窈,果然是长大了,行事也更加有你祖母的风采。”
虞幼窈点头应下:“是,父亲。”
说完,便走到父亲面前,将写好的字拿给父亲。
虞宗正接过一看,上面写的恰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那句: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
“父亲快尝一尝,这是养元壮骨的药膳,对骨头好,父亲的腿固然好了,但也要细心多养些光阴。”说完,虞幼窈便翻开了食盅,略带贫寒,却苦中含香的暗香,伴着一阵烟气在屋里头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