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54章 袁崇焕评传(13)[第4页/共4页]

春秋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向吴王演出治军之法,要杀吴王的两名爱姬,因二姬不奉军令,嬉笑不断。吴王大惊,派人去处孙子说:“寡人已知将军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宜勿斩之。”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还是斩了两个爱姬,军队寂然,受命惟谨。吴王不悦,说:“我晓得你善用兵了,将军请下去歇息罢,我不想再看了。”吴王固然心宠爱姬之死,还是接管伍子胥的奉劝,重用孙子带兵,破楚、灭越、威齐,吴国霸于天下。

清军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河,进军牧马厂,兵势如风,攻向北京。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半途堵截,都被击溃。满、侯两部兵马退保北京。

[1]督师本来比总督略高,但在于谦的时候还没有设督师,当时总督是职位最高的带兵文官。见吴:〈明朝的军兵〉。

清兵东攻,一起上势如破竹,在高密店侦知袁军已到,大惊失容,千万想不到袁崇焕会来得如许快。

袁崇焕晓得这一仗幸运得胜,在军事上并不成取,特别在都城外兵戈,更不能妄图幸运。他对部下说:“遵循兵法,幸运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因为碰运气而打胜,也可因运气不好而败,一败就不成清算。但如谋定而后战,事前筹划好第二个步调,即便败了一仗,也无大患。但是崇祯见清兵没有远退,不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于十仲春初3、初四可到。一等雄师达到,便可和清兵决斗。

主疆场是在广渠门。清兵是八旗兵中的精锐,领军的是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多铎、豪格,清军最短长的大将都在这一翼,除镶蓝旗、镶白旗、正白旗三旗精兵外,另有二千蒙古兵。袁崇焕、祖大寿率部和清兵打到傍晚(幸亏城头守军没有放炮援助袁军),清兵终究不支败退,退了十余里。袁军直追杀到运河边上。这场血战,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都被击溃。袁崇焕也中箭受伤。[7]

崇祯因袁崇焕杀毛文龙而杀袁,即是三国时蜀汉的刘禅因诸葛亮斩了马谡,把诸葛亮杀了。

[4]据朝鲜派去皮岛的使者记录:毛文龙每天吃五餐,此中三餐有菜肴五六十品,宠妾八九人,珠翠浑身,侍女甚多。

少壮派大将岳托与济尔哈朗等人则支撑皇太极(当时三十八岁,排行第八)的进军主张。岳托是代善的儿子,当时春秋不详,信赖最多三十岁,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堂弟,三十四岁,都是勇气实足。那日开军事集会密商,直开到深夜,在皇太极的对峙下决定持续打击。但皇太极也晓得此行极险,第二日凌晨重申军令,不准吃明人的熟食,以防中毒,不准酗酒,采纳柴草时必须世人同业,不成落单,充分闪现了战战兢兢的表情。皇太极爱读《三国演义》,此次出师,很有邓艾伐蜀、深切险地的意味。[5]

二旬日,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袁崇焕这时候不能再轻袍缓带、谈笑用兵了,他穿了甲胄,亲身上阵督战。从上午八时打到下午四时,恶斗八小时,胜负不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