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0章 袁崇焕评传(9)[第1页/共4页]

皇太极见军队丧失严峻,只得退兵,再攻锦州南面,亦不能拔,将士又遭到很多伤亡,将领觉多拜山、巴希等阵亡。七月,清兵败回沈阳。

闲坐了无事,安排去作诗。

[5]袁崇焕〈天启六年六月初旬日谢升荫疏〉中说:“且武人奔竞,少直立便欲厚迁,略分歧辄思激去,威胁朝廷,开衅同类,令边陲始终不得一人之用,臣最疾之。臣本日不自处于恬,何故消诸将之竞?况臣原无繁华之心,又皇上所鉴也。”对这个辞赏的奏章,朝廷的批答是:“奉圣旨:袁崇焕存城功高,加恩示酬,原不为过;乃三疏控辞,愈征克让。还着遵旨祇承。该部晓得。”

天启天子熹宗捉了几年迷藏(他初做天子时,爱和小寺人捉迷藏),做了几年木工(不是做天子),天启七年八月,在二十三岁上死了。

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是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胜利。

但魏忠贤还是不对劲。以是虽有宁锦大捷,袁崇焕却得不到甚么重赏,只升官一级。阿谀魏忠贤的官员却稀有百人是以大捷而升官,来由是在朝中策划有功,连魏忠贤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从孙,也是以而封了伯爵。魏忠贤是寺人,没有儿子,只好大封他侄儿,封他侄儿的儿子。

魏忠贤这时更叫一名御史弹劾袁崇焕主张和议,“设策太奇”,进犯他没有去救锦州。袁崇焕在如许的压力之下,只得自称有病,要哀辞职。魏忠贤立即批准,派兵部尚书王之臣去代替。[3]

魏忠贤身后,拥戴他的无耻大臣被称为“逆党”,或杀头,或放逐,或夺职,民气大快,在“宁锦大捷”中冒功的人也都被断根了。

袁崇焕在广店主居这几个月中,与普通文人诗酒唱和,此中最闻名的朋友是陈子壮。

[6]袁崇焕〈归庾岭〉:“功名劳十载,心迹渐依违。忍说还山是?难言出塞非。主恩六合重,臣遇古今稀。数卷封章外,浑然昔日归。”

博浪城

天启的儿子都已短命,有些后妃怀了孕,也都被客氏和魏忠贤设法弄得流产,以是没有儿子。由他亲弟弟信王由检接位,年号崇祯。

邵武暑中闲坐

李斯为秦丞相,给秦二世、赵高殛毙,临刑时对儿子感喟说:“畴前做布衣时,同你牵了黄犬出东门玩耍,多么清闲安闲。现在已不成得了。”袁崇焕说:当年秦始皇要摈除本国客卿,你上甚么〈谏逐客书〉,劝止了秦皇,留下来做丞相,如果当日你心甘甘愿的走路,本日岂不成以清闲安闲的带了儿子、牵了黄犬出东门玩耍吗?(这首诗已含有激流勇退之意,也表示:既要做大官,不免难逃给天子杀头的运气。)

[7]袁崇焕〈过诃林寺口占〉:“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祇树隔尘凡。现在着足空王地,多了畴前学杀人。”“空王”是指释迦牟尼。

被魏忠贤逆党架空罢官的大臣又复兴用,他们都主张召回袁崇焕。天启七年十一月,升袁崇焕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再升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兵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官,所辖的军区,名义上也扩大到北直隶(河北)北部和山东北部本地,成为抗清总司令。不过蓟州、天津、登莱各地另有巡抚专责,以是袁崇焕所管的实际还是山海关及关外锦宁的防务。

明末军制,在外带兵的文臣,头衔最高的是督师,凡是以大学士兼任,宰相出外带兵,才称督师;其次是总督或经略,由兵部尚书或侍郎兼任;更其次是巡抚;巡抚之下才是武将中最高的总兵官。袁崇焕不是大学士,却有了大学士方能获得的军事最高官衔。之前辽东历任军事长官都只是经略或巡抚。当时距他做知县之时还只六年。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