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袁崇焕评传(1)[第4页/共4页]
[1]袁崇焕的籍贯,像中国很多名流一样,先人有很多争辩,仿佛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要争诸葛亮是他们那处所的人。据杨宝霖先生按照多种质料考据,以及阎崇年先生切身前去广东、广西两地调查研讨,比较可靠的结论是:袁崇焕客籍广东东莞水南村,他也自称是东莞人。他的祖父袁西堂是贩子,于明嘉靖初年自东莞来到广西梧州府藤县四十三都白马乡,见本地山川清佳,便定居于该地,老婆何氏,生子袁子朋(或作子鹏)。子朋生三子,宗子崇焕、次崇灿(另说崇灿是长兄,崇焕为次子)、三子崇煜,有六名孙子,都是“兆”字辈,十一世孙才是“承”字辈,有袁承芳、承杨、承枢、承柏、承洪、承济等人。据阎崇年先生考据,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四月廿八日(阳历六月六日)。他家地点地白马乡(原名莲塘村)邻近平南县,以是广西平南县志也有说他是平南人的。他是广西藤县人还是平南人仍有争论,因文献记录中两种说法都有。他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考中进士,“万历己未科进士落款记:第三甲第四十名,袁崇焕,广西藤县。”考进士时报的籍贯是广西藤县。(以上质料见阎崇年、俞三东编《袁崇焕质料集录》,广西民族出版社)
但是君主集权的绝对独裁轨制,再加上持续四个昏庸败北的天子,将这富于文明教养而勤奋聪明的一亿群众、这环球无双的强大大国推入了痛苦的深渊。独裁政治轨制对国度、群众、社会的大害,在明朝末年表示得最较着。
可和神宗的贪婪并驾齐驱的是他的怠惰。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脾气上只是个平常人物。他没有顺从艰巨时世的勇气和大才,奋战一场而受了波折后回避外洋,就像我们大多数在外洋的人一样。
希腊史诗《伊里亚特》记叙赫克托和亚契力斯绕城大战这一段中,描述众天神拿了天平来秤这两个豪杰的运气,小时候我读到赫克托这一端不及对方的分量,天神们决定他必须败北而死,感到非常难过,“那不公允!那不公允!”过了很多光阴,当我读到满清的皇太极如何设反间计、崇祯和他的大臣们如何筹议要不要杀死袁崇焕,一样有狠恶的凄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