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梅尧臣[第3页/共3页]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墨客。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暮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窜改,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夸大《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浮泛的诗风。在艺术上,重视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性,倡导“平平”的艺术境地,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表现了这类造语平平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改革活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阳修)、尹(洙)之下。”这是南宋刘克庄对梅尧臣的评价。确切,在英才辈出的北宋前期,梅尧臣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职位,以其创作实绩与尹洙一起成为诗文改革魁首欧阳修的左臂右膀。但梅尧臣宦途一向不顺,以门荫做过几任主簿、知县。考场上频频得志,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50岁时,才得仁宗天子赐同进士出身。

一小我选了个僻静处坐下,感觉本身身处孤岛,仿佛活在另一个天下,亲朋老友,或存或亡,或升或降,只要本身的糊口仍无窜改。他看到水中行进的船只实在艰巨,一如这寥寂的日子,不知向那边去,很恶棍。本来不是看水而是看船!水往北流,船往北行,思路也投向北方。江南处所,秋水按例没有春水大,对常假舟楫长途跋涉的梅尧臣而言,春季是最好的赶路季候。但是不可,还要耐烦等候几个月。

一年后,嫡母束氏年九十而亡。因为经济的宽裕,竟有力雇船护柩归故里,多亏一名朋友帮手,“开后门”调了一只运粮的官船给他。《东溪》约莫就作于此次守制将要结束的那年(1055年)春季。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