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官居一品[第3页/共4页]
反而是晁补之正色言道:“现在朝中已是蜀党独大,如果教员任了左相、明石再任枢密,不免引来朝野侧目,便是宫中亦会不安。明石,你向来有远见,如何这一回竟忽视了?”
苏轼闻言不由一阵沉默,隔了好久,他方沉声言道:“微臣这一起返回京师,天下百姓皆对西军将士交口奖饰。”
这近似的话,赵煦本日来听政事堂说地耳朵生茧。现在见向太后也老调重弹,他终是忍无可忍,不由失控叫道:“朕是天子!莫非要不要封赏也不能做主么?”
折可适与种师道两人互视一眼,默契地同声发问:“甚么意义?”
慕容复还是回不过神来,谛视苏轼很久才艰巨地挤出一句:“教员,这……这太俄然了!”
向太后这才扭头向苏轼言道:“学士才调横溢,在杭州三年政绩出色,为何俄然要去官?”
“我……我……”慕容复张口结舌,慌乱地竟连话也说不清了。“教员,我没想到……我……门生能够去官!”太皇太后病势转危的那段光阴恰是慕容复人生中最为艰巨的一段,不管公事还是私交。平灭夏国,是他能抓住的在太皇太后过世以后保全蜀党压抑赵煦的独一机遇。大事未成之前,慕容复的确偶然再去思虑过后该如何分猪肉的题目。
时隔多年,《汴京时报》的公信力早已是无与伦比,有这一份社论加上锦乐坊的巡回演出,百姓们的目光很快都被牵回到了朝廷对这些有功将士的封赏上来。到了这个时候,大伙方才发觉本来这些将士们立下大功,而朝廷却至今未有封赏。朝廷如此行事,百姓们天然不认同,很快便为将士们喊冤叫屈起来。不过数日工夫,这股为功臣请赏的海潮便愈发强大,竟另有很多学子联名上书请愿,直闹得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焦头烂额。
赵煦回想起苏轼任翰林侍读时他们二人的君臣相得,也是一阵沉默。赵煦仇恨慕容复,更加不喜好旧党,可他却也晓得苏轼的确是个至公忘我的老好人。“封赏西军不成题目,但学士的爱徒……”
“胡涂!”慕容复如此口不择言,苏轼顿时心塞不已,若非还顾念着师徒情分只怕就要上手揍人了。“你与质夫的联名上疏为师也看过了,确然老成谋国耳目一新。现在大宋虽平灭夏国,可外有大辽与吐蕃蠢蠢欲动,内有冗官冗费令朝廷举步维艰。这个时候,你更该迎难而上一心奋发,好端端地辞甚么官?”
自古以来,武将便常受猜忌。领军多一些,大伙要思疑你“拥兵自重”;在一地驻扎久一些,大伙要思疑你“盘据处所”;立下军功大一些,大伙还要思疑你“功高盖主”;如果对朝廷的政令有些不满,叽歪了两句,那就更了不得了,较着是“心抱恨望,图谋不轨”!农夫工上访讨薪,会获得社会的存眷与怜悯;可这些出世入死的士卒如果躁动不安讨赏银,怕是随时都会被扣一个犯上反叛的罪名。慕容复深知此中门道,听到种师道这么说,他仓猝坐正了身材道:“官家称病,这个时候军中更要安稳!”
换句话说,封赏的事也得等上一段光阴才有消息。认识到这一点,种师道忍不住低声抱怨了一句:“克日军中很有些躁动。”
慕容复沉默了一会,俄然道:“每日练习也无趣,不如放他们出营做点事?”
赵煦话未说完,向太后已忍不住伸手摁了摁他的手背,对着他悄悄点头。赵煦病了数日,向太后每日都来嘘寒问暖,做足了母亲的本分。赵煦念及她的情义,天然要给向太后这点薄面,也就不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