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忘恩负义[第3页/共3页]
八贤王曾说过,方静安就像年青时的包大人,满肚子公道公理,眼里非黑即白,又傻又天真。
方静安持续道,“那小我在地牢里放了一把火,用乞丐的尸身代替我们,十几个被拐的孩子就如许无声无息消逝在火海中。分开都城后,那小我不但没有伤害我们,反而派人教诲我们各种知识,男孩学文学武学经商,女孩学琴棋书画学唱歌跳舞。不但如此,在那以后的二十年间,那小我又连续从内里带返来几十个孩子,这些孩子有得是官宦以后,有些是武将以后,有些是贩子以后,有些只是浅显的农家子乃至小乞丐。二十年畴昔了,我们这批最年长的孩子,开端为那小我卖力……”
赵臻看着来人道:“方静安?如何是你?”
赵臻生性豁达爱憎清楚,两世为人自问没做过一件负苦衷儿,便是脱手伤人,也是为了侵占,毕竟想弄死赵臻的人太多了,而赵臻明显没活够。赵臻也算命途多揣了,第一世英年早逝惨死车轮下,第二世投胎皇族又被狸猫换太子,摊上赵恒如许阴损的爹和赵赵光义缺德的祖宗,赵臻没有做错任何事,别人却总将他视作芳兰当户,不得不锄,除以后快。
赵臻心机如电,方静安却不晓得,仍自顾自道:“我一向想将二十年前的本相奉告皇上,请皇上为我们伸冤,我不同意激进派鱼死网破的做法,也不同意保守派忍气吞声,我只求一个公道!”
赵臻的耐烦毕竟有限,对知名小国的后嗣已经有些烦厌了。一帮子不肖子孙平时不求长进,哑忍这么多年还不成气候,偏要仗着赵臻好脾气,没完没了的挑衅作闹,未免太不识汲引了。赵臻懒得理睬李百味,保持沉默是为了等援兵,可李百味也保持沉默就让人费解了?李百味暗藏了几个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赵臻偷渡出宫,莫非就是为了和一国之君大眼瞪小眼?
赵臻感喟道:“你说吧。”
不,非不能,是不肯枉造杀孽。
“你!”李百味不识好歹的态度,让方静安更加活力,“早叫你不要打动!刘洵已经死了,连他一手培养的宝贝义子刘复都叛变了,偏你个断念眼儿还为他卖力!包大人和八贤王都承诺彻查当年的事,皇上也未禁止,我们好轻易熬到明天,沉冤昭雪的机遇就在面前,若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的,这些年的尽力就全白搭了,你要为个死了的刘洵搭上统统人的性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