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长相忆[第1页/共3页]
侍女们悄无声气地清算结案几,又悄无声气地退下了。
能出头的,要么是御史台的愣头青,要么就是她入主东宫之前,必必要扫清的停滞。
薛绍见她不动,便也停下箸,温声问道:“公主本日……但是身子不适?”
承平惊诧睁大了眼。
大唐固然极其缺银,但在千百年以后,银已经能够代替金,成为国库中头一号的藏储之物。承平所说的凤州银矿,是她偶然中翻到一本宋帝的手札,又在手札里瞧见的。在北宋年间,凤州的产银量极高,并且成色上乘,大半都直接入了国库。宋帝平常的札记里,便也提到了一些银矿的位置。
固然太子将功补过,洗刷罪名,确切是一件天大的功德。但李哲,他是太子啊……身为太子,他丢下东宫碎务和部属们不管,心急火燎地跑去凤州,那就是不务正业。
――只是有些想孩子了。
承平将那些看过的奏章仔细心细收好,又渐渐地说道:“先前我偶然中获得过一些书册,上面标注了凤州好几处大银矿的位置。除开先前我对你说过的那一处,余下的也都藏银丰富。”
――我怕阿谁孩子再也不会到来。又或者,他已不是我们的胤儿了。
承平有些烦躁地揉着脚踝,又抬眼望了一眼更漏的刻线。自打薛绍休完假,又重回卫府以后,就变得分外繁忙,连陪她的时候都少了很多。她抬眼望着屋外纷飞的大雪,垂垂地阖上了眼睛。
她将那张薄纸塞回到衣袖里,随口问道:“驸马呢?”
她面前整整齐齐地摊着十多封奏章,都是高宗命人送往东宫批复,又转到她手中的。李哲不耐烦看这些东西,便全都丢掉了承平那边。承平倒是毫无芥蒂地替他批复了,但在笔迹上,却和李哲略有分歧。至于旁人是否能发明这些纤细的分歧之处……
承平望着被胡乱丢在案上的太子印信,目光又垂垂变得幽深。
这件事情,是阿娘派人替她办成的。阿娘误觉得她是欠过谁的情面,不得不在这类事情上偿还,便顺手替她将事情办好了。
她一遍又一各处默念着这个名字,目光垂垂变得有些暗淡。薛绍觉得她是胃口不好,又或是本日被谁给气着了,便想要传侍女过来问话。她按住薛绍的手,悄悄摇了点头,低声说道:“我没事。”
李哲捧着那两张薄薄的纸,颤声说道:“承平,你救了哥哥的命!”
他想不出公主为何会惊骇。在他的影象里,公主就向来未曾怕过甚么事情,只除了……
李哲目光刹时就亮了,连声诘问道:“都漫衍在那边?”
上一世,也是这个大雪纷飞的夏季,也是靠近年关的时候,她孕吐一次比一次严峻,几近吃不下任何东西。厥后孩子生下来,瘦肥大小的,还没等他长大成人,便在病中短命了。
承平渐渐摩挲着那封便条,目光一点一点暗淡了下来。
她微垂下目光,唤过外间候着的太子右庶子,命他将那些标注过的奏章送到大明宫去。
她微微垂下头,握着薛绍的手,指尖不知不觉变得有些冰冷:“薛绍,我惊骇。”
她在薛绍怀里望了半晌雪,又略微清算了一下表情,同他说道:“明天凌晨,在太子过来之前,薛相派人来找过我了。他说,他有些话想要同我说,但愿我明日到相府里去一趟。”
承平瞥他一眼,没有答话。
承平低低嗯了一声,目光微垂,望着本身平坦的小腹,好久都没有说话。
而案上的那枚太子印信,则被她妥当地收起,预备等下次太子回长安时,再将印信偿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