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醍醐灌顶[第1页/共3页]
活佛握着李寻的左手,将佛珠戴了出来,低声诵经,李寻低头向手腕看去,这串佛珠呈黄褐色,与枣子普通大小,颗颗包浆圆润,披发着一种暖和的光芒,每个天佛珠上面都有一条条的红色纹理,像图腾,那些斑纹构成的图案,李寻也稍有熟谙,这是佛教“五轮法界塔”由此李寻能够鉴定这佛珠由天珠串成。
愿力,愿是祝贺、欲望,是一种思惟信奉之力,依佛法以观,神通不敌神通,神通不敌业力,业力也还不敌愿力。能显大神通。
活佛带了几十年从不离身的佛珠天然不会差到哪去,能够说是顶级法器了,如果拿到拍卖行去拍卖,必定会有很多大老板争相拍下。不过这是活佛赠与之物,李寻也不会缺钱到要拿去拍卖。
李寻沉浸在佛声中垂垂安静,满身心投入在那接收来的影象当中。
这一贯是密宗重地,李寻竟然能来到这里,他本身也感到很不成思议。
就在刚才,老活佛发觉出本身即将坐化,却也明悟了天眼通。
那老活佛的身子仍然盘坐在灵塔前,在落日光芒下,手指指向远方……
“没甚么。”万俟央淡淡地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活佛再次闭上眼睛,面相慈爱,就此坐化圆寂。
布达拉宫活佛修行各处——
“咦?”活佛脸上暴露奇特之色,刚才他只不过感觉李寻与佛有缘,生出为他醍醐灌顶的动机,不过现在看李寻的模样倒是收成很多。
沿着另一侧的迂回蹬道下山,一如来时的纯白,偶尔昂首,褐色的窗棂,褚红的瓦檐,高矗立立的金顶……下山的蹬道,一起彩幡飞扬,明丽的色彩,一如布达拉宫内的斑斓。
不过李寻却没有认出,这串天珠名叫龙珠,是天珠之王,代表了六字大明咒之化现,佛教的真髓,被誉为万咒之王,传说戴上后具有大威神力,可降伏魔敌,能够万邪不沾身,其功德说之不尽。
一名正在念佛的老喇嘛展开眼睛,望向了灵塔地点之处。
万俟央点点头,跟着李寻身后。
………………………………………………………………………………………………………
活佛那干枯的手,抚摩着李寻的头,说道:“闭上眼睛。”李寻闻言当即把眼睛闭上,李寻能感遭到,活佛的手在触及到他的头顶时,一个清冷的感受从手中直渗入李寻的脑袋。
李寻双手合十:“突及其!”李寻也只能用他仅会的几个藏语向活佛表达感激之意。
天眼缘色,天耳缘声。若尔,何缘说死生智知有情类由现身中成身语意诸罪过等,非天眼通能知此事,有别胜智是通家属。依圣身起能如是知,是天眼通力所引,故与通合立死生智名。
如果有人会天眼通,便可看到诵经的布达拉宫上方出现了浓浓白雾,聚而不散,这就是佛家所云的愿力。
中间万俟央身上漫天的煞气在这诵经声中冲淡,让他感到一阵难受,不由得皱起眉头。
行走到布达拉宫门路前,李寻和万俟央忽地停下脚步,回望这“第二普陀山”,红宫里传来震天的法鼓声,喇嘛数千人齐齐诵经,梵音禅唱,全部布达拉宫覆盖在经文声中。
没等走出多远,身后传来活佛的声音:“你所寻觅之人,那位朋友能够晓得。”李寻脚步一顿,身后活佛又说:“莫被表象所利诱,善与恶就像色与空,仅在一念之间,遵守本心便可。牢记牢记!”活佛说完这句,便不再出声。
李寻走出灵塔范围,看着在外等待的万俟央,不美意义地挠挠头:“等好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