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页/共3页]
“人也是才来,家里也没个女仆人,连出门应酬都少,想是没那很多门路熟谙人?实话说,我也只探听了个大抵,你如果故意机,你家在凉州、在都察院里熟谙的人少?多问问也就是了。”
侯氏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忙道贺道:“这但是天大的丧事。要说你这儿媳妇也过门这多年了,早该想到这事了,可不是他们小两口忙繁忙碌的,担搁了这些年。”她倒是没提,这些年林征、馥环俱无所出,南安王府嚼舌头根,多说他们林家人身子不济,哺育困难,现在倒能驳一下了。
但黛玉听来,却震惊得很。她已从林海之事上瞧见了宦海暗中,几近就要信了宝玉那套宦海无好人的实际,但同嫂子经历的那些比起来,她自发得的“已经看清了”却又算无稽之谈了。只是江南盐商也罢,那些想要用林家私产来弥补盐政空缺的赃官贪吏也罢,倒也离她离得有些远,顶多就是此中一二竟与外祖母家有些友情,让她心境难宁罢了。但是宝玉的亲娘舅,却隔得那么近。
这些畴昔她当然不会去跟夫家人说,但伉俪本就是世上最密切的干系,林征又不是傻的,那里会看不出来枕边人苦衷重重,也是问了几年,才比及她放下心防。
侯氏自馥环同云渡的婚过后就内心起毛,闻言“噗嗤”一笑道:“你家老三连县主都看不上,还同我说你们家是败落户呢。”
也不是没思疑过宋氏说的话——倒不是说信不过婶子的品德,而是林海之事的细则,还是她看过父亲留下的些许条记方有个大抵的印象,嫂子当时也不过是个闺阁女流,即使葛野生女儿比林家更胆小些,大嫂又如何能晓得得那么清楚?但想到外祖母家下人的口风,再推及薛家、史家,他们家仆人做过甚么事,被别人晓得了,再普通不过了。说来讲去,还是林海留下的条记,对岳母家同其亲眷在金陵的所作所为颇不认同,不自发地窜改了黛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