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1页/共4页]
但不管如何,江菱的病情票据,还是被送到了康熙的案头。
康熙接过那张纸,大抵浏览了一下。这是太医们方才下的病情诊断书,上面详细记录了江菱的伤势,传闻是五脏六腑移位,大出血,但是幸亏江菱年青根柢好,固然濒危,但还能用参汤之类吊着一口气。至于她的脚伤,则被一笔带过了。比起其他的伤势来,一个小小的脱臼,实在是微不敷道。
如此养了三四日以后,江菱便传闻,太皇太后破天荒地去了一次大朝会。但不知是为了甚么原因,宫女们这两天都开端噤若寒蝉,仿佛是怕触了太皇太后的霉头。江菱因为在屋里养伤,倒是没有甚么人来打搅她,除了苏麻喇姑偶尔会来送些补品和药材。
太后回宫以后,接连送了好几箱子的药材过来,传闻是当年太后的部分陪嫁。
等康熙的脚步渐行渐远,江菱才从枕头底下,取出了一面菱花镜。踌躇半晌以后,还是将背面对准了本身,眨眼间便消逝在了原地。但过了半晌,江菱又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床上,手里仍然持着那面菱花镜,但一只手却揉着本身的脚,神采相称痛苦。
东暖阁里没有别人,只要更漏在淅淅沥沥地往下滴水。
太皇太后悄悄咦了一声:“你是指……”
康熙揉了揉眉心,又将面前的茶盏推了推,道:“孙儿先去瞧瞧她。等瞧过了,再来同皇玛嬷细细商讨此事。下午乾清宫里乱成一团糟,众说纷繁,也拿不出甚么章程来,孙儿便想等大朝会以后,再由大学士拟个草诀。皇玛嬷可有甚么好主张?”
方才太医们下的诊断书仍在面前,“小主年青,身材根柢好”……但身材根柢再好,也经不起如许折腾罢?康熙内心有些沉重,细心地替她掖好被角,在她床前坐了整整半夜。
小寺人唉唉地应了,踮着脚尖撑着伞,一起小跑地跟着康熙。连绵的细雨仿佛一眼望不到绝顶,再加上仿佛永无用尽的灾报、战事、吏事……的确是一刻不安宁。
等那几个庶吉人、大学士都禀报完了,康熙又见了见那位刚到都城的俄语翻译,问了他一些话,便让梁大总管带下去安设了。比及案面上的奏折一封封措置结束,全都封好了送回吏部,康熙才又重新捏起那张病情票据,狠狠地捶了一下案面。
更加不巧的是,被马儿一下子踏在身上,不死也去了半条命。
康熙便退出了太皇太后的寝屋,朝江菱的屋子走去。江菱喜静,是以便选了一间温馨的屋子,作为本身的寓所。康熙走到屋里时,江菱已经用了药睡畴昔了,满屋的太医们并苏麻喇姑一起,都在商讨着次日的用药和疗养。见到康熙天子出去,便齐齐地施礼。
康熙挥挥手,让人撤了端上来的食案。他没有胃口,即便是昔日惯用的饭食,也甚是无滋有趣。他走到内里,才发明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细雨,似有几分春意连绵。一个小寺人仓促忙忙地给他举了伞,踮着脚尖,仿佛是有些够不着。康熙在雨里肃立了一会儿,顿觉烦躁。
康熙听到瑷珲二字,语气微沉了下来:“不但止是瑷珲,从瑷珲往北的一大片边疆,俱有沙俄的影子在。皇玛嬷――皇玛嬷当真觉得,那些都是囚.犯么?”
太医们和宫女们都齐齐退下去了,连江菱陪嫁过来的那两个嬷嬷,亦一并退了下去。康熙坐在她的床前,稍稍拉开锦被,望着绷带上那大片触目惊心的血迹,禁不住心头一紧。
王夫人比起前些日子,气色倒是差了一些,想来是荣国府里事件繁多,忙得焦头烂额了。江菱躺在床上,一副气若游丝的模样,但还是扶着嬷嬷们的手坐起来,给王夫人问了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