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三回下[第2页/共3页]
黎敖点头,说道:“是为你好不错,但也不尽然。科举是读书人第一等大事。想你高祖文昭公十七岁连中解元、会元,殿试第二,成帝称为‘小三元、同魁星’。天下读书人谁不恋慕?黄雁西当年一力鼓励你上京,是为你当年不过十五,学问却很有成,若也能一举而取中进士,由他教出的两榜出身,则于黄雁西将是多么光荣?又能稍稍回报他受你曾祖荣公指教诗文、点播学问的厚恩。却不想你到底人小体弱,经不得路途颠簸,一场急病几乎变成大事。他平生性子最急,为这一点私心下的揠苗滋长,倒是三年来始终有愧。这回一力拦着不让你去,有这个很大情由在内里。”
章回奇道:“父亲心中已有此意?黎先生这话如何见得?”
黎敖道:“江南人生辰做九不做十,但不上五十也不做大寿。章仰之本年虽逢九倒是暗九,又不过五十之数,如何要大张旗鼓?前几年生辰你都在外,也不令回,今番你兄长特特来信,可见此中必定有原因。”
章回应道:“先生说的在理。”又笑说,“黎先生这一番话说来,层层有节、字字在理,门生便是本来被教员压服,再等三年招考的,此番也不能不顺服先生们情意,好学苦读,明春必定了局。”
黎敖点头,说:“孟元燮性子诚恳,行文落笔也总有拘泥,但是学问研讨却肯下苦工。这三年于他,倒也不见得是好事。”又道,“怀英感慨孟元燮今科不能与你一同了局,但是书院中其别人,多的便是要与你一同了局。考场直如疆场,只叹很多人又要操心劳悴,而后再忙三年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中间就是:来岁这时候,小章相公要不要上京会试?当然,看过案牍就晓得这是必须的。但小章相公的教员们,却并不美满是这个心机。
黎敖笑道:“你年事、经历放在这里,便一个字不提,也推想获得。何况你章家因文昭公遗命,嫡派三代读书而不入仕。到你堪堪是第四代,恰是嫡派一脉要畅旺发财之际,如何能不了局?就算你父亲章仰之本事得住,多看几年,你祖父、叔祖又当如何?谁不盼着门楣灿烂,子孙位列朝堂?”
章回道:“那年赶考途中急病,是门生本身不知温饱饱暖,忽视而至,与教员又有甚么相干?教员珍惜成绩之情,倒叫门生愧对了。
黎敖闻言先愣,复而大笑。说道:“好小子,竟是内心通盘稀有的!我们还担忧如何来劝。且去!且去!速速清算了,回家读书去!”
黎敖道:“你夙来实心,凡事并未几想,这倒也好。不过黄雁西今番禁止,虽有美意,以我来看却觉是他错了。应当同程、钱、周几位,不管中与不中,今科必得了局招考才是。便是你父亲,怕也这般想,故而才来信命你回家。”
谢楷一听,反而迤逦倾斜地晃过来,拈纸便看,继而皱眉,道:“你怎的又往黄家去?黄幸虽是金陵黄家一脉宗长,现又掌着工部,乃是今上得力之人,却不以文章名世。况金陵与神京相去又远,虽这两年他因督海船营建、海塘围堰等事每多回南,但由族亲保举达到他耳,又从他之口传达京师,怕是……路阻且长。”
正写间,谢楷自门外走出去。章回闻见他面皮发红,行动飘摇,衣袍里带出酒气,便知又是从那里混闹了返来。但是此时未出正月,公子哥儿吃苦放纵也是常例。因而扬声道:“且远些,莫冲了我写字。”
章回道:“但是兄长信中,半个字也没提科举会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