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1页/共3页]
实在宝钗也不但是为了女儿谷这件事,才想起出海的主张。她自知嫁奁已经被贾家并吞大半,自家碍于情面,能索回之数少之又少,薛蟠又不善运营,薛家各处买卖日渐耗损,想窜改颓势,非得平空赚一大笔钱才行。她晓得时下有几户权贵之家,暗里拿了银子凑分子,同人同谋海运之利,早有筹算仰仗薛家在东南本地做买卖的本钱,从平分一杯羹。在别人眼中这自是冒了大险,但她熟知商事,深知此事风险虽大,赢利也巨。
宝钗道:“这个主张既是我想的,又怎能说我未在此中着力?前些时凭一个黄金丝的主张,你月月可分得知味斋的三成红利,我等都没甚么贰言。现在你反倒质疑起我来了!何况你放心,我也并不是干说话不办事的人,薛家为宫选之事筹办很久,现在固然落败,却总有些人脉在,我自会设法借用。再者请人打通枢纽,莫非各处不须用钱?莫非这时要用你那每月几两银子的红利不成?纵你情愿,怕这点钱还不入人家眼里呢。”
当代医者多数敝帚自珍,有甚么压箱底的绝活也喜好传儿不传女如许的口口相传,恐怕被别人学了去,本身丢了饭碗,那里像姚静所处的阿谁时空那般自在开放,很多现成的知识,都摆在那边任君采撷,而好学者所要停止的事情只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罢了。是以能够说,姚静的医术博采中西之长。托赖信息大爆炸、信息互换减轻的大水,她比起这个年代很多一样是中医世家出来的医者,在传统中医范畴的熟谙只多很多,更比他们多了很多西医知识。
姚静嘲笑一声,道:“你一个隐在幕后的官宦蜜斯,不过做些绸缎布匹的买卖,都城里暗里开铺子的夫人蜜斯多了,也没见她们担着甚么天大的干系!”
宝钗听她这么问却非常不解,因反问道:“人间事大大小小,足以上万计。大家各天所遇之事各不不异。就是那天上神仙,庙里菩萨,只怕也有打盹的时候呢。你又不是天上的神仙,庙里的菩萨,有不晓得的事,这有甚么奇特的?”
宝钗叹道:“绸缎布匹的买卖,利钱虽比知味斋略好些,却也有限。前些时是靠着朝廷在北边用兵,赚了些钱。可若果然要建甚么女儿谷,到处都得用钱,那铺子里的银子,只怕往宫里办理时塞人牙缝都不敷,我又怎敢指着绸缎布匹?少不得寻那常出海的人家,凑了分子去。一来二去,赢利也厚,只是一旦出事,只怕就血本无归了。”
姚静感觉宝钗说的仿佛很有事理,一时沉默,就听得宝钗又道:“这般算来,你我二人都各承风险。只是你跟宫中朱紫打交道,这风险天然大些。故而这事行与不可,到底看你。别的人我倒不晓得,只传闻那皇太妃娘娘,就是今上的生身母亲,得的是痰症,也就是这一两年得上的。太病院的太医虽多,却都束手无策。若你果然有甚么家传秘方,能够包管药到病除的,这自是一条捷径。若果然没掌控时,也就算了,我们转头再渐渐想体例,也不必过用心急。”
姚静又想起本身先前对长公主其人也是毫不知情,终究无话可说了。实在她所熟者,也只不过是半本红楼罢了,红楼一书当然洋洋洒洒七十多万字,也一定能将当时世人所经之事一一尽数,不过挑几件和贾府有关的几件要紧事写一写罢了。姚静又能晓得多少?
痰症窜改百出,有风痰、湿痰、燥痰、郁痰、食积之分,在当时确切是恶疾。不过姚静凭了后代的见地,对这痰症之症倒是有几分掌控。她本是个喜好尝试的人,听了宝钗这话就有几分跃跃欲试,只是仍有些迷惑,遂问道:“这但是奇了。宫中皇太妃娘娘是今上的生身母亲,这等奇事我尚且不知,你是如何得知的?另有这痰症,都是从甚么处所刺探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