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3页/共3页]
本来,自香菱借宿王家以后,刘姥姥待她甚是恭谨,因宝钗给的银子充足,也就跟女儿和半子王狗儿合计着新盖了院子,是三进三出的青石瓦房,前头又有一个极大的晒谷场,在乡间也算是敞亮的了。第一进本来是盛粮食和棉花的配房,因本土来的姚先生再三哀告,又有香菱帮腔,才清算了叫他住下了。狗儿和他娘子住在第二进正房。香菱却住在第三进,刘姥姥带着孙女青儿和孙子板儿就住在隔壁,预备香菱有事时有个照顾,也算妥当。
宝钗浅笑道:“姥姥说那里话来。现在姥姥家新起了大屋子,住的处所也宽广,想来在乡间也算是比上不敷、比下不足了。何况我从旁看着,姥姥竟是个心中有主张的,晓得从当铺里买了死当的棉衣来卖,这里头的得利虽不算甚多,却也可贵了。只是有一样,做买卖赚的都是辛苦钱,每日里早出晚归,劳心劳力的,若要再劳累家事,一来只怕姥姥的身子吃不消,二来姥姥现在的身份也分歧昔日了。不晓得姥姥可有想过,从内里买几个丫环婆子,放家里使唤?”
宝钗听到这里,不由感喟,又道:“方才倒该叫她往店里坐一坐,避一避风也好。似这般站在大街上,如果被人拐了去,她爹娘岂不悲伤?”
刘姥姥唬得一时不敢回话,香菱反倒抢着摇手道:“不相干的,那位先生为人极好,文墨是极通的,待人也甚是谦恭有礼。何况……”说话声音垂垂小了下去,“那日原是我再三求了姥姥,才叫他住下的。”
几个又说了一会子的话,依依别离。香菱心中虽不舍,然宝钗宫选课业甚重,迟误不得,刘姥姥也一心想着归去赶制棉衣,只得罢了。这边宝钗也被奶娘婆子丫环们拥簇着回家,刚要上轿时,一眼窥见铺子街道劈面的糖葫芦摊前,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女孩正眼巴盼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