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页/共3页]
宝钗赶紧含笑起家,又唤莺儿快去倒茶。茜雪早和几个大丫环一起过来,为几位女人脱衣裳。宝钗让了几位姐妹坐,说道:“天正下着大雪呢,可贵你们到的这么划一。”
宝钗见在坐诸姐妹皆暴露猎奇之色,遂缓缓解释道:“还不是宫里头的事情!前年朝廷在北边打了几仗,传闻那边的可汗非常佩服,是昂首称臣了的。这几年因恋慕我上国人物,求将公主许配给他。本来传闻朝廷是采纳了的,谁知这几日却又传出,宫中竟有一名非常深明大义的郡主,主动上书请嫁。朝廷也非常打动,忙封这位郡主为长公主,又命皇商们为这位公主筹办嫁奁,故而忙得不成开交。”
迎春笑道:“本年的雪比往年更加多了,天也冷得短长。但是薛大mm来了的原因?”
探春却嘲笑道:“这走的到底是昭君出塞的老路。岂不闻‘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痛恨曲中论’乎?说到底还是男人们不成事。如果果然佩服,又如何会又赐金银钱帛又嫁公主?”
莺儿又猎奇问道:“女人安晓得本年天冷?”
宝钗开初笑着说道:“前人常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何况古之圣贤,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比方诸葛孔明,竟是连东风也能借来。我辈较之他们天然天壤之别,但还是偶尔能猜得一二的。”
宝钗道:“传闻今上赐号明嘉长公主,又开出了长长的陪嫁票据。且不说那些西洋器具,我家单是绣屏,就筹办了二十四扇,另有甚么珍珠玛瑙、玉石翡翠,车载斗量的。也不但我们家,只怕都城里统统的皇商都忙了小我仰马翻呢。”
宝钗含笑道:“端庄事倒是甚么?”
众女听了都点头道:“那里有赶得这么急的。只怕是另有玄机也何尝可知。”毕竟都是未嫁的女孩子,不好过于会商公主出嫁之事,感慨一回,也就把话岔开了。大师又说了一阵子话,喝了几杯茶,见薛阿姨始终没有睡醒过来,亦不好久坐,遂告别而去。
宝钗明面上和姐妹们说谈笑笑,公开里却在深思:迎春性子软,心肠特别仁慈,探春夙来和宝钗交好,相互看重,惜春本系宁国府贾珍嫡妹,因感觉宁国府家风不好,长年住在荣国府里避风头的,现在宝钗的哥哥薛蟠出了这档子事,她虽脾气孤介,却也不免有同病相怜之感,是以决计安抚。这些人倒也罢了,只是林黛玉向来是小性刻薄惯了的,此时却各种软语相慰,令人不免受宠若惊。
诸姐妹走后,宝钗犹自坐着愣愣地发楞,俄然见莺儿凑上来,翻开一个承担,里头明晃晃的足有几十个银锞子。宝钗见了吓一大跳,忙抬高了声音问道:“是从那里得来的?”
宝钗再聪明剔透,也不过是个未嫁人的女孩家,毕竟不晓得男人们如果混账混闹起来,能至何种境地。
这日午后薛阿姨安闲床上歪着,宝钗却在中间堂房中看帐,俄然听得外间茜雪大声叫道:“林女人、二女人、三女人、四女人来看女人了!”宝钗正在迷惑,常日里纵使下帖子还没到的这般齐的,今个儿如何都到了,就见一群姐妹们穿戴大红的猩猩毡、哔叽甚么的,一起来她房里了。
宝钗听了心中惊奇,倒悄悄多看了林黛玉一眼。她又和姐妹们谈笑了几句,方估摸出来意,晓得必定是她们也听到了些闲话,又见宝钗多日里不去荣国府中寻她们玩,怕是为哥哥的事感觉面上无光,不美意义见人,倒约着一起过来开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