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机[第1页/共3页]
朱时泱一时头大如斗,不知该如何讯断。差桂喜拿来笔墨,想起前番流言频传使本身失了面子,心中不由愤怒,直想一惩陆文远为快,但是笔尖点到了奏章上,却又踌躇起来,只因他这几日身居后宫,静时思虑,已沉着很多,又想起那瓦剌一事,陆文远劝谏有功是确有其事,得此封赏也实至名归,反倒是本身企图居功,心术不正,现在丢了脸也怨不得别人,思至此处,便将羊毫搁回了砚台边,转而去看范哲甫的奏章。
陆文远接了奏章,倒是喜出望外,真恨不得对着紫禁方向连磕三个响头。当下将梁佑卿断根官籍,遣回客籍,又趁着范哲甫临时没有下一步行动,对部内官员停止了一番清算。一应慌乱畴昔以后,吏部的一应事件终究垂垂走上了正轨。
朱时泱冷嘲笑道:“不晓得你慌甚么?”
傅潜道:“可那严庸押在刑部大牢里,存亡尚且未知,又如何能见着?”
桂喜吓得一颤抖,赶紧往中间躲了躲,嗫嚅道:“奴……奴婢可不知是如何回事。”
陆文远道:“傅兄这话可不能胡说。你我如此瞎猜不是体例。现在若想理出一丝眉目来,只要去问严庸。他前番做出传假诏那么孤注一掷的事情,必定是有来由的,并且十之*与此相干。”
次日傍晚时分,两本奏章便明晃晃地摆在了朱时泱面前,一本是吏部尚书陆文远以政绩平平为由请旨夺职梁佑卿,一本是范哲甫调集部分言官弹劾陆文远公报私仇,滥用权柄。奏章中不但详细描述了陆文远与梁佑卿之间的大小过节,还附官员联名以证明确有其事,只请皇上严加惩罚,以正视听。
傅潜点点头,道:“我此行按你信上唆使,先去了山西,触目所见满是灾后惨景。前后问了几个百姓,才知山西本年是遭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不但春季少雨,终夏一季更是滴雨未下,又屡遭蝗虫过境,已导致夏秋两季绝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想至此处,却又卡住了。朱时泱遂畴前去后推想起来,按说瓦剌一事,从始至终参与此中的,只要本身,桂喜和陆文远三人。按范哲甫的说法,此事是陆文远喝醉了以后说出去的,但这只是他一面之词,可不成信尚且未知。现在只假定不是陆文远说出去的,本身也没说,那么就只要桂喜这一个能够了。
陆文远握拳嘲笑道:“灾情已生长到如此境地,我在京中却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范哲甫这事情做的,还真是密不通风。”
傅潜皱眉道:“我也感觉奇特。近似的环境之前实在也有过,范哲甫固然瞒着皇上,但对朝中的其他官员却并不坦白,并能做出安妥安排,及时处理题目。但现在范哲甫不但瞒着皇上,连朝中官员也一同坦白,且对灾情毫无反应,当真奇特已极。”想了想,俄然壮着胆量猜想道:“莫非他是想等灾情持续扩大,借着流民叛逆之势造反不成?”
桂喜闻言扑通一声跪在地下,再也不敢扯谎,连连叩首道:“皇上饶命,奴婢……奴婢只跟范大人一人说过,再没奉告过旁人了。前朝的大人们是如何得知的,奴婢实在不知啊。”
桂喜颤抖道:“回……回皇上,奴婢没有慌。”
朱时泱淡淡道:“既然范大人能劝朕以政绩平平为由贬黜傅潜,那陆文远为甚么不能以此为由贬黜梁佑卿呢?范大人如此说法,不是本身打本身的脸吗?”说罢,施施然踱回殿中去了。
陆文远听得皱了皱眉,叹道:“这哪是我推测的,都城今夏就没下过几场雨,山西的气候又向来比都城干旱,天然更好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