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重生]两都纪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5章 死谏[第1页/共3页]

很久,唐潆背过身去,不再直面那滩血迹,低声道:“将他厚葬了,家中倘有嫡宗子抑或嫡长女,袭他官位。”

海禁明面上尚未打消,但接连公布的几道诏令皆有较着的政见偏向。

李淳尸谏,在朝野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很多官员又开端对新政生出不满。因新政推行,唐潆亲政大典一推再推,眼看就要推到岁末端,这些官员虽不知是何原因迟迟不可亲政大典,但却自发逮到良机,便欲往太后那边去告状。

太后温言细语,循循善诱。眉间不染纤尘,风骨不沾霜雪,纵临泰山倾颓,故我安闲淡泊,不畏不惧。她向来都有令民气安的本领,不管畴前还是现在,只消她人在面前,说上几句话,再如何慌乱不安的心都能垂垂安静下来。

“我信赖你。”

太后好端端地为何传召,这舍民气中稀有,施礼后便安然道:“殿下,非臣不肯。实则事有定规,起居注务求翔实,即便帝王都不结婚阅删减。”

她本来脾气就好,太后抚养她长大,她或多或少地便随了她几分淡定安闲,瞧着御阶上面的大臣面红耳赤唾沫横飞,她只是感喟一声,赐座于他,让他喝口茶水渐渐说,别喘不过气来。

但现下的反对声如海潮翻涌惊涛拍岸,倘有不慎,恐遭言论埋没。

这话的确句句究竟,但一旦增录出来,先人了解起来,恐怕就会变整天子幼年无实权,行事都是听太后的,可证李淳实际上是被太后逼死的,而非天子。

池再与青黛奉侍她多年,心如明镜,想劝,又不敢劝,只得面面相觑后陪她一起发楞。

这统统窜改得太快,不管哪个家数,世人尚还捏不稳唐潆的心机,只好静待事情的生长再做决定。候了小半月,再无停顿,世人只当唐潆这般做法是为制衡两派,以免一家独大。殊不知,这期间唐潆已在朝中各处悄悄安排,多次进用支撑苏燮之人,品阶上只二三品之差,不但引不来别人侧目,并且凭此更可推断圣意如何。

这九重宫阙中虽净是冷血之人,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或多或少都会有方寸柔嫩之地。再者,唐潆的帝位实在来得非常轻易,她未曾颠末夺嫡党争,天然比不得以往几位心肠冷硬的君主。换言之,她到底是心软之人。

两人共用晚膳时,满桌珍羞,却仿若冰冷又可怖的尸身直刺刺地现于面前。勉强吃下去一口鱼肉,滑溜的口感又如黏腻的鲜血,恍忽间像有铁锈似的血腥味充满鼻间,令人作呕。唐潆实在没胃口,又担忧太后晓得,只好扒拉了小半碗白米饭,便停筷。

回应她的是一记清脆清脆的碰撞声与宫娥内侍的齐声惊呼。

朱红的立柱上,殷红的血迹星星点点,大臣以头相撞,血肉之躯如何抵得过这坚固硬木?血流顺势而下,淌在他充满血污的额头上,他双目暴睁,内有赤色,死状惨烈。

令唐潆颇感到不测的是,支撑者的人数虽比不过反对者,却实在很多。此中天然有与苏燮沾亲带故之人,但不乏近似钟故、卫容这般附议打消海禁又句句发自肺腑毫忘我心的人。唐潆天然方向苏燮,且海州工匠造不出转轮枪,与弗朗基国开战又迫在眉睫,她少不得张榜招人,乃至开设工坊,如此的话,再想瞒着朝堂上泥古不化的老固执们已不实际。

“天然不作伪。”太后安静道,“‘竟宁八年,帝少,不可大婚,延其亲政。及十月,后秉政如旧’。”

他们又那里晓得,早在那日事发后不久,掌起居注的舍人便被太后传召到了长乐殿。

他一面说,青黛在旁一面给宫人使眼色,便有人上前将尸身抬出了殿。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