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最后的三国2:兴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2章 当时年少春衫薄[第1页/共2页]

司马懿没有再说甚么,而是重新地取过一张纸来,饱蘸墨汁,挥毫泼墨,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忍”字,然后搁笔道:“师儿,为父平生的处世原则,就在这个忍字当中,为父明天把这个字送给你,也足以让你受用平生了。”

司马懿之所看重和羊家的联婚,就是急欲培养朝中亲己的权势。

羊家也好,荀家也好,陈家也好,这些世家豪族都是司马家潜伏联盟工具,他们在朝中拥着盘根错节的权势,枝繁叶茂,曹爽不过是一个自发得是的草包,他觉得仰仗着他一人之力,就能实现当年的魏武乱世。

司马懿如此喝斥,司马师不敢犟嘴半句,只能是老诚恳实地听着。

这个字包含着司马懿平生的办事哲理,司马懿用他的谨小慎微低调哑忍,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旋涡当中,固然是几经沉浮,但终究还能站在朝堂的最高之处。

司马懿就是等着曹爽引火焚身的那一刻。

司马师没再说甚么,恭恭敬敬隧道:“诺,谨遵父亲之命。”

但越是这个关头时候,便越不能出任何的差池,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司马师不敢吭气了,他最清楚老爹的脾气了,别看司马懿平经常是一副低调谦恭温良浑厚凡事和稀泥的模样,但骨子里的那种锐气和夺目,倒是无人能及的。

司马师当时也参与此中,当时幼年春衫薄,三五老友聚在一起扯皮,喝喝酒写写诗比比富,多么风雅多么风趣!

司马懿提及浮华案时,司马师神采顿时为之一变。当年的浮华案,能够说是司马师心中最大的隐痛,太和之初,明帝方才即位,以何晏、夏侯玄、诸葛诞等这些为首的青年才俊云集于京师,聚众交游,批评人物,清谈名理,号为“四聪八达三豫”,是当时京师洛阳上流贵族圈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司马师闻之,盗汗涔涔,拱手道:“父亲经验的是,是孩儿胡涂了,几乎误了大事。”

曹叡本身骄奢淫逸却冲要击别人浮华,很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味道,这让司马师非常鄙夷。

招募死士,暗中培植权势,即使有司马懿的背后支撑,但真正操纵这件事的,只要司马师一人,就连弟弟司马昭都一无所知。

不过幸亏曹爽很作,任人唯亲,大肆地培植亲信,架空世家,搞得天怒人怨,这些世家大族方才气为司马家所用。

司马师刚毅地点头道:“父亲所言,孩儿时候铭记于心。”

夏侯徽为甚么会被毒死,就是因为她晓得了不该晓得的事,不是司马师凉薄,而是为了他司马家百口的性命,不得已而为之。

浮华案带给司马师的人生深思是极厚重的,今后他和夏侯玄何晏这些浮华友渐行渐远,因为他信赖,权力是本身主动争夺的,依托别人的恩赐,永久不会悠长。

司马懿接着道:“转头遴选一个谷旦,把婚完了,免得夜长梦多。”

对于只差一个台阶便能够登上权力的鼎峰的司马懿,现在是满怀着巴望,他坚信,本身平生的哑忍,终将会让司马家走向光辉的顶峰。

杀妻以后的司马师,向来不再在女人的房间过夜,好说梦话的他只能挑选回避,乃至于他的第二段婚姻变得如此仓促而长久。

究竟上,他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更没有曹操的治世手腕,空有一腔的抱负,不过是空谈主义。

但鄙夷归鄙夷,真正让司马师忧愁的是宦途出息暗淡,夏侯玄和何晏是皇亲国戚,他们的宦途之路不会永久堵死,但司马师分歧,固然有司马懿做背景,可司马懿充其量也是一个初级打工仔,多少年来沉沉浮浮,几起几落,宦途盘曲,司马师真希冀老爹的话,不过是镜花水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