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里正[第1页/共3页]
两口儿看起来仿佛老了十几岁,梅青树直不起腰来,得了咳症,冯氏也再没有平日的凶暴聪明,斑白了头发跟老妪普通。
比及衙门来人,召开村会,交代木家村里正变动之事时,世人震惊。
比及进了腊月,跟着桂家“撤状”,拘押了旬月的梅青树佳耦返来了。
可儿心中都有杆秤,谁也不能说杨金柱如许的品德不好。且杨金柱名下三子,都是差未几的风致,都是忠诚孝敬的好儿郎。
梅平看在眼里,倒是肉痛如绞。
桂家是撤了“盗窃”与“殴打”的状子,可因为梅平上了状告宗子与长媳“违逆”的状子,到底过了一次堂,敲定了伉俪两人的“不孝”之罪。
“父为子纲”,梅青木如何忽视梅小八都不是罪恶,可如此慢待老父亲,就是不孝了。
年关将至,可本年的木家村,不承平。
倒是梅家属人,族人出了“刑余”之人,到底不忿的多,少不得憋足心气,更加的但愿放在梅晟身上。
杜忠倒是好涵养,还是是乐呵呵如弥勒模样,与杨金柱与杨村老说些差事内幕;梅氏世人倒是都望向坐着的梅安,都带了不安。
桂家叔侄也领张量美意,“举贤不避亲”,直接保举了姻亲杨金柱。
二儿子的薄情,老爷子如何不恨?倒是与梅青树的顾虑一样,不敢暴露来,只能避回到屋子里。
寒冬腊月的大牢,那里是好住的?
梅家想要“补偿”桂家的田,桂家没有收,可梅家也没有保住,因为衙门除了这个劳役,另有罚银百两,梅家积储已光,只能卖地了。
现在,再没有人敢公开提及桂家不是,也没有人敢将桂产业作肥肉惦记了。
“怕是大老爷子那边等着占便宜呢,如何也不能便宜他们去。”秋氏将银子往丈夫手中一交,道:“你跟公公说清楚,这些银子买地虽差些,可如果将地给我们,今后两个侄子也我们养了。”
实在,张量确切故意让里正之位落到桂重阳的叔祖父桂二爷爷身上,倒是被桂重阳叔侄婉拒了。
杜家再无往年霸气,杜忠因“有失教养”直接被县令老爷夺了里正之位,不过也没有落到梅家人身上。不过这也在村里人料想当中就是,毕竟桂重阳叔侄与县太爷有旧,出入县衙不是奥妙。“西桂”被压了十几年后,要翻身了。
梅青木嘴拙心直,又被媳妇劝住了,心中虽有些不安,可跟儿子今后的出息比起来都不算甚么了。
杨金柱是桂春、桂秋的亲娘舅,是桂家遭难后还是对桂家照拂有加的姻亲,且是桂、梅、杨、李四姓中人,并不是张家、王家那样的散户,也不是林家、宋家那样的外来户,出任新里正不轻易被架空。
不说秋氏对大伯子一家的“虎视眈眈”,只说村里人,对梅家的事都各有考虑。
梅5、梅七兄弟两个瞋目而视,恨不得立时撵人,倒是被梅青树给呵叱住。
这不是都好好的,就算是五年劳役,也不过是干活,庄户人家,在那里不是干呢?
即便梅家兄弟已经分炊,可到底是同胞兄弟,在梅青树佳耦遭大难时,梅青木这个当兄弟的,就给担负起来,上贡献父母,下照拂两个未成丁的侄儿,才是为人子、为人弟、为人叔该做的,而不是直接做了缩头乌龟,闭门不出。
还是秋氏,自大小巧肚肠,想了一回,明白了长房顾虑,倒是算计起来。
只要长房没路了,凭借自家,儿子才气得两个好助力,今后能放心读书,不消再惦记田里的活了。
杜里正之前算计桂重阳未成之事,倒是“便宜”了梅青树佳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