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2页/共3页]
真的没有……救兵了。
“传令部下,将写好的手札趁夜射入城头。”围城四旬,燕北脸上倦怠神采一扫而空,满目亢奋地敌部下说道:“四周八方,上千封手札全数在彻夜射入城中……记得,把箭簇拔了!”
大汉识字率本就不高,上层权贵把握着册本,也把握着天下的命脉,底层百姓便只能世世代代做着不异的事情。
沮授看人非常精准,刺史王芬为人志大才疏,他本也没筹算让王芬领兵征讨燕北,只是想要让他派兵来此便可。
常常上一封捷报方才送至弥天将军张纯的肥如屯兵大营,紧跟着第二封捷报便已快马加鞭地自燕北这边出发了。
具有燕北这般守势如火的虎将,大要上看起来仿佛任何一个主君都会感到愉悦,但张纯却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实际上领兵兵戈保卫城池本是县尉的分内之事,可在这邯郸城中,统统人唯县长沮授马首是瞻,就算是统领县兵的县尉,在保卫城池上也认同沮授的足智多谋。
但这统统被张纯看在眼中,却并没有那么高兴。
现在他所能做的,就是等候。
趁着黑夜,校尉燕北部下的弓手们走到高墙之下,抬头将裹动手札的箭矢投射入城中。而在大营当中,更有很多会写字的部下写着已经没有救兵了,警告守军放弃抵当。
此时现在,沮授晓得说如许的话实在有些沮丧。
燕北已经迫不及待地看到沮授获得复书,看不见任何一个救兵时的神采与模样。
邺城丢,则冀州全境随即崩溃。
多少年了,沮授从未有过如此毒手之感。
英勇善战的战役豪杰对仇敌而言常常意味着庞大的伤害,而一个像燕北如许仿佛有些不尊号令的部下……带给张纯的感受便是如此。
燕北部结合乌桓各酋帅四周攻城略地,攥着火把将冀州各郡县扑灭烽火,自中山国一出便似开闸猛虎般以不成一世之姿接连攻伐,一时候令来往传信的哨骑将近跑断了马腿。
不过三日,前去邺城报信的士卒便风尘仆仆地跑了返来,这一次燕北围城的标兵特地放他穿过城防进入邯郸。
降了,他的手臂就白丢了,他的袍泽就白死了,那些仇再都没法报,恨都没法血了!
沮授内心只要一个设法,邯郸城不能丢。哪怕必然要丢,也不能丢在现在。
黄巾也好,兵变也罢……沮授并非是没经历过大阵仗的人物,固然出身比不得那些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但河北名流眼界天然也不会低到那里去,乃至与冀州刺史王芬另有几分私交。
伤害,庞大的伤害!
等再过些光阴,一旦北方乌桓集结兵力南下,再辅猛士燕北为之叛军锋矢,莫说冀州不保,就算是青州等地,又那里阻得住乌桓雄师的法度?
沮授果断地点头,撩起罩袍紧攥着腰间剑柄,手指却一向颤个不断。断臂的年青士卒震惊不了他的心,可一样的……城外燕贼的旗号也夺不了他的志!
他如何高兴的起来?
如果不是沮授安排标兵出城求援,燕北几近要放弃这座坚城了。
各地兵变,朝廷真的能剿得灭吗?
城外贼兵虽是乌合之众却到底久经战阵,城中的这些县兵可多数连战事都没经历过,乃至还不如乌合之众呢!
“县尊……真的,没有救兵了吗?”
想到这,沮授咬紧牙关,将箭矢狠狠地掷于地下,不由怒道:“王芬误我啊!”
谁能想到当时毫不在乎的留下燕北之性命,本日却成了尾大不掉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