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资治通鉴》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81章 (3)[第3页/共4页]

三月,庚寅,山阳公卒,帝素服发丧。

习凿齿论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牢骚,贤人以难堪。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牢骚罢了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以是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忘我也。水鉴忘我,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成不消,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平者乎!

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断陇道,摇摆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亮之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住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忘我焉。

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费祎使吴,吴主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打扫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厥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吴潘瀎讨武陵蛮,数年,斩获数万。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安好。十一月,瀎还武昌。

夏,四月,大疫。

辛巳,帝还许昌。

己酉,大赦。

司马懿与诸葛表态守百馀日,亮数应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智囊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以是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度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克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以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能够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崇华殿灾。

吴诸葛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出兵,徒得外县布衣罢了。其馀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咸觉得:“丹杨阵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番阳四郡毗邻,周旋数十里,山谷万重。其幽深民人,何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贵力量;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挞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宿世以来,不能羁也。”皆以难堪。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赤吾族也!”恪盛陈其必捷,吴主乃拜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使行其策。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