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资治通鉴》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29章 (1)[第3页/共4页]

六月,改清河为甘陵。立安平孝王得子经侯理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

滕抚性方直,不交权势,为寺人所恶;论讨贼功当封,太尉胡广承旨奏黜之;卒于家。

夏,四月,庚寅,京师地动。

是岁,南单于兜楼储死,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立。

秋,七月,京师大水。

建和三年己丑,公元一四九年夏,四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戊午,赦天下。

玄月,戊戌,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胜利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

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为阜陵王。

京师大水。

汉纪四十五(起柔兆阉茂,尽柔兆涒滩,凡十一年)

冀暴固、乔尸于城北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厥上书,乞收固尸,不报;与南阳董班俱往临哭,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卿曹多么腐生!公犯圣旨,欲干试有司乎!”亮曰:“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邪!”太后闻之,皆赦不诛。杜乔故掾陈留杨匡,号泣星行,到雒阳,著故赤帻,托为夏门亭吏,保护尸丧,积十二日;都官处置执之以闻,太后赦之。匡因诣厥上书,并乞李、杜二公骸骨,使得归葬,太后许之。匡送乔丧还家,葬讫,行服,遂与郭亮、董班皆藏匿,毕生不仕。梁冀出吴祐为河间相,祐自免归,卒于家。冀以刘鲔之乱,思朱穆之言,因而请种暠为处置中郎,荐栾巴为议郎,举穆高第,为侍御史。

帝少而聪明,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放肆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闰月,甲申,冀使摆布置毒于煮饼以进之。帝若烦甚,使促召太尉李固。固入前,问帝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时冀亦在侧,曰:“恐吐,不成饮水。”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冀虑其事泄,大恶之。将议立嗣,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书曰:“天下不幸,频年之间,鼎祚三绝。今当立帝,天下重器,诚知太后垂心,将军劳虑,详择其人,务存圣明。然愚情眷眷,窃独占怀。远寻先世废立旧仪,近见国度践祚前事,何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传》曰:‘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昔昌邑之立,昏乱日滋;霍光忧愧发奋,悔之折骨。自非博陆忠勇,延年昂扬,大汉之祀,几将倾矣。至忧至重,可不熟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冀得书,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议所立。固、广、戒及大鸿胪杜乔皆觉得清河王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朝臣莫不归心。而中常侍曹腾尝谒蒜,蒜不为礼,宦者由此恶之。初,平原王冀既贬归河间,其父请分蠡吾县以侯之;顺帝许之。翼卒,子志嗣;梁太后欲以女弟妻志,征到夏门亭。会帝崩,梁冀欲发愤。众论既异,忿忿不对劲,而未有以相夺。曹腾等闻之,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东摄万机,来宾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繁华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皆曰:“惟大将军令!”独李固、杜乔死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愤。丁亥,冀说太后,先策免固。戊子,以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汤,安之孙也。庚寅,使大将军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蠡吾侯志入南宫;其日,即天子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