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江都[第1页/共2页]
地处平原,襟带三江,江都城作为一国之都,历经烽火浸礼,仍然不改持重繁华的底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整齐十万人家。而影象中衣香鬓影、觥筹交叉的王府盛宴,谈笑风生的少年儿郎,却已早早被无常世事冲散。
子歌选中的铺面在此街一隅,远可了望宫墙,随时检察宫中静态,近则处闹市当中间,为大隐之道。后院有一条羊肠小道,还可供青鸾报耳目来往。
“叔父他……自是不普通,但若非我亲口相告,他也不会冒然相认。”回想起当时李璟脸上悲喜交集上情,子歌不由动容,“退一步而言,他现在在朝堂上颇受陛下依仗,与平远侯有相争之力,今后定能在要事上互助一二。”
“传闻你挑这位置时颇费了几用心机,还专门绕路去揽了梁大人那摊事,这处所想必不普通。”红裳笑道,子歌冲她挤了挤眼睛。
“他能保住本身的职位,莫非不是当年对杨氏灭门的沉默换来的吗?”红裳冷声道。
红裳点点头,垂下的目光,倒是落在了她手中的那册书卷上,她的神采微微一变:“淮南王……高祯?”
“并非如此。从陛下对杨家下诛杀之旨开端,叔父便不竭上奏要求开恩,只是折子每递过京畿,便被别有用心之人扣押了下来,一向未达天听。”子歌轻哼一声,解释道,“这几年陛下愈发爱猜忌民气,想将权力收回击中,因而便慢慢把各功侯从封地调回都城,叔父现在算是为质京中,天然也难再为杨家发声。”
“此后若再于京中见面,你与卢浚逸、刘豫章二人该如何相处?”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江都是也。”红裳轻声呢喃道,试图转移她的重视力,“歌儿,终究回家了。”
而最奥妙的一点,便是这店铺正处于淮南王府与澄江王府的中间。
她身后不远处,本来应当是闲置那块的商店,倒是门庭若市,门前的牌坊上书四字,“宣武马坊”。
卢浚逸骨子里便难逃风雅之气,现在更有“曲有误,卢郎顾”的名声,对本身的琴艺也是奖饰再三。不知他既是红袖添香、阅女无数,是否还会惦记当时阿谁舞刀弄枪的刁蛮女孩?
子歌心不在焉地说道。她的手里紧紧攒着当时从棋盘中所获锦囊,内里的那方绢布上细细绘有江都的都会打算,将数十年内的迁徙、变动都包括此中。她早已将图纸冷静记在内心,方才马车一起进城,她便一起看了过来,竟觉各处布局与杨姑姑和父亲所猜想并无太多差别。
天气沉沉,栈道上的来往过客皆行色仓促,有推着板车运送鲜菜生果的农夫,有拖儿抱女的娇娘,有仗剑郁郁前行的江湖游侠,众生百态。一架枣木马车顺着人流缓缓前行,车夫将帽沿压得极低,不发一言,用鞭子悄悄赶着马。
他们正谈笑着,路过了几间茶社、书坊,子歌却停了脚步,望着前面的招牌,神采微变。
枕于子歌腿上安眠的穆离隽,在睡梦中收回了几声嘟囔,子歌悄悄拍了拍他的脊背,脸上如有所思。
“隽隽,稍等一会,姐姐有事要办。”
“但愿如此吧。”
“但在故交心中,杨子歌是一个已去之人,这点你不必担忧。”红裳悄悄拍了拍她的手,安抚般地说道。
“这阛阓好大,姐姐我要去吃东西!”穆离隽见路边有卖包子的商店,不由得蠢蠢欲动。层叠的蒸笼冒着阵阵热气,香味的确让人垂涎欲滴。
“隽隽,姐姐带你去吃包子。”子歌没头没尾地说道,就近在一旁的竹桌坐了下来,“老板,一笼包子,一壶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