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青书[第1页/共2页]
宋青书张了张嘴,却终是未能开口解释。
“北境寒铁,藏锋多年,却仍然神英未减。”子歌轻抚剑身,细细打量着上面的磨痕,“家父尚在时,这把剑一向被束之高阁,我也并未见过它开锋的模样,直至本日。”
“青书不必多礼。”子歌抬手虚扶,脸上有盈盈笑意,“一别十年,能再见湛卢出鞘,歌儿于心已足。”
“青书所用多年,偶然冲犯,实为走投无路之选。”他看了看穆离隽,眼中微光一现,“若非这孩子来势汹汹,我也不会拔剑相对。”
一个清澈的女声蓦地响起。男孩立时收了手,乖乖地立于屏风一侧,挑眉冲他吐了吐舌头。
“隽隽,够了。”
这屋中明显住着女子,他刚立稳足根,袅袅熏香便扑鼻而来,清爽淡雅,如兰似菊,让他一时有些心神不定。那男孩却不由分辩,上前便是凌厉地三招,直取他的命门。
他眉头一皱,另一只手便冲着男孩的脑门拍了畴昔,想迫他放开。男孩见他来势汹汹,向后一仰,躲开了这一击,却也顺势地将他引入了屋内。
那剑客的目光在她发间逗留了半晌,立时收了剑,在她面前单膝跪下。
“鄙人宋青书,江都天品耳目。”他低着头,神采仍然冷酷,“冒昧入房探视,还请杨主意谅。”
帘幕中人影动摇,半晌,一个面庞清秀的少女款款走出,在他面前安闲落座。及腰黑发于脑后松松挽起,云鬓间簪了一支精美的金步摇。
“是啊……我们在等一个久未会面的客人……”
宋青书垂首接过湛卢,抚着子歌碰过的处所,一时没有言语。
“青书愿随郡主鞍前马后,报昔日父亲知遇之恩,为杨氏正名。”
宋青书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将剑放于膝上,冲她一拜。
十月气候微寒,江边的醉芙蓉却已开了三两枝,花色朝白暮红,如美人初醉,颤巍巍的姿势惹人垂怜。天然居的店东故意,总将时令鲜花摆于堂中,出入搭客,便都能赏得一缕清芬。
“你这个酒鬼,为甚么在屋檐上偷偷摸摸的?”
天然居二层为上房,就中住客多为文人雅士,图享一方平静之地。他仿佛在寻人,一间一间耐烦地探查畴昔,屋内均是毫无响动。待到二楼正中的一间时,他刚把右手搭在窗沿之上,便被人猝然攒住了手腕。
“我们在等客人吗?”穆离隽猎奇地问道。
“酒鬼,别在这里站着,挡了财路。”有杂役出来打扫,冲他嚷嚷了几句。他斜睨了那人一眼,独自拐上了另一条巷子,见四下无人,便放下酒坛,翻身上了房梁,技艺敏捷,悄无声气。
“你姐姐即将在京中招亲,你作为穆氏皇儿,天然要归去陪着她。”子歌摸了摸他的脑袋,训道,脸上却犹带不舍,“若要谋成此事,歌儿还需有人助我一臂之力。”
“此剑本为大将军傍身之物。”宋青书昂首瞥了她一眼,将剑拱手放于席上,“现在既见杨主,便应完璧归赵。”
“当年衡水一战,黎阳营全军淹没,我不知你从何得来此剑,但于我而言,此剑是先父独一遗物。我能在此重见,或许也是天意如此。”
此不时候尚早,长乐街上的商店也只零散开了几家,火食寥寥。一个醉醺醺的剑客,揽着隔夜的女儿红,一步一晃地走过街心,嘴里念念有词,路上行人避之不及。他身着粗布衣衫,背着一把厚重的长剑,长发混乱,挡住了他那双如鹰隼般精光乍现的眼眸。
宋青书身躯一震,那张冷若冰山的脸上,模糊有惊诧的神情。
“我当年固然还小,却也记得父亲二十一亲卫的领队宋烈英剑法超群,见到你手持湛卢以后,便更是确知了这一点。”子歌假装没看到他的神采窜改,絮絮说着,“家父在天之灵,若知宝剑落入故知之手,心中也会万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