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兵临城下(二)[第2页/共2页]
到了殿外,唐焕向张光时使了个眼色,两人向左相大人冷衣清见礼告别以后,便急仓促地一起出宫去了。
皇上一听此话,总算是笑容稍敛,连连点头道:“是啊,订婚王可有何保举之人?”
订婚王似是早知皇上会有此一问,想也未想地回道:“臣弟确是想到了一小我,只是臣弟已多年未见过此人,不知他近况如何,更加不敢肯定他是否还能胜任此职――”
“宋行野?”皇上一脸利诱地看向枢密使唐焕,毕竟军中高阶将领的任免皆归枢密院掌管,而唐焕身居枢密使一职已有些年初,想必应当晓得此人究竟是谁。
冷衣清顿时感慨不已隧道:“如此看来,这位宋将军还真可谓是一员福将啊!他之以是能够死地生还,定然是因为遭到了陛下天子之尊的庇佑!”
听到皇上的感慨,冷衣清与唐焕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兵部尚书张光时。遵循大裕官制,武官铨选的职责归于兵部,以是说,他这个兵部尚书对良将的人选题目应当最有发言权。殊不知,这位尚书大人此时倒是有苦说不出啊!
皇上极其受用地点了点头,“确是如此啊!嗯――,说了半天,不知这位宋将军现在那边?”
但现在却又是情势不由人,两位朝中大员皆虎视眈眈地对着他,让他避无可避,不得不站出来讲上几句,以示为君分忧之心。
见皇上盯上了本身,唐焕顿时慌了神,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以是然来。
冷衣清顿时垂目杜口不言,现任兵部尚书张光时更是吓得直颤抖,想起阿谁已经被砍头抄家的前任,心中不由得连连警告本身,现在时势严峻,千万不成再在军资上脱手脚,不然一个不慎,于文昌便是前车之鉴。
见皇上的脸上已起了不悦之色,在一旁久未发声的左相大人冷衣清这才适时地上前奏道:“回陛下,微臣对这个宋将军倒是略有些耳闻。当年青锋岭一役,宋将军身为前路前锋官,卖力突袭来犯戎军的侧翼。在力斩北戎左路军领军大将关天虎以后,这位宋将军――”
自昔年青锋岭一役以后,戎国二十万主力雄师被完整毁灭,今后再也有力南侵,总算是让大裕国人过了二十多年的太常日子。但是太常日子太久了,君王不免就会生出重文轻武之心,不管是官吏提拔,还是国库拨银,均不以武事为重。军中正印官皆由文官兼任,武人只能充当副职。如此一来,朝中武官日渐势微,特别是在曾经手握重兵、炙手可热的订婚王告病离朝以后,朝堂上议论武事之人几不成闻。如此上行下效,从中枢到处所,武备废弛,兵源完善,大裕的武力早已到了岌岌可危之境。说一句不入耳的话,不出十年,朝廷将再无可用之兵,更遑论甚么领兵之将了!
“此人便是当年臣弟麾下的副将,北境军左副都统宋行野。”
冷衣清持续回道:“臣闻,十几年前宋将军因军资完善之事与兵部起了抵触,遭到了前任兵部尚书于文昌的斥责,并是以被罚俸降职。成果宋将军在一怒之下,便挂印去官、解甲归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