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龙脉受冲[第2页/共3页]
赵家的三老爷赵文博,是此次湖北商团来鲁的带头人,这个时候他当然躲在风凉的屋子里,而不是出去晒太阳。汉王即位之前,复汉军就杂七杂八的法律端方宣了一大堆,比如免除满清乾隆年号,以大明崇祯纪元,仿佛忘了南明的弘光、隆武、永历等等,直接抱上了崇祯帝的大腿,这还是个硬规定,敢越线就要掉脑袋的,本年就是明崇祯一百四十二年。汉王即位后更广招社会贤达,商立法度,搞出了一个立法会,也不晓得是真能管用还是当牌位的,归正到现在复汉军用的还是编削后的《大清律》,配的他们之前搞出的诸多端方。真正的《汉法》《汉律》还没端庄的公布出来。但就复汉军的端方,贿赂与纳贿是并罚的,前头的大清朝很多默许的拉干系的手腕都被制止了。赵文博还跑甚么跑?再说了,他们赵家是早早绑在复汉军的战车上了的,赵文博内心有谱,复汉军的戎服、军用品一部分订单他们早就拿到手了,另有铁料份额,赵家还从鲁山搞来了两辆四轮马车,高薪礼聘了几位徒弟去武昌,在赵文博带队来鲁山的时候,赵家的马车作坊就已经开张了。之前赵家也是一向在湖北各州府拉人,但服从不大,错非永定河送来了一记神助攻,赵文博只能带着大猫小猫三五只来鲁山了,而不是现在有着十三四人,家家都是湖北商界的大豪。
自从鄂东被复汉军打下来后,四月下旬《中原日报》、《军报》、《法报》三大报就开端在武昌有发行,随后武昌知府柳德昭命令刊发了《武汉日报》,也垂垂在鄂东打响了名誉,报纸这个东西已经不新奇了。赵文博都养成了看每日迟早报纸的风俗。
没有了军粮买卖,就现下的环境里,周家只能是一个普浅显通的小商贾,斗争几十年才站到湖北商界顶峰的他们如何心甘甘心?
客房加冰当然是要钱的,但赵三老爷在乎这点蝇头么?
“这话是知府老爷透给我家延寿【赵景春】的,是怕我家趁火打劫,吞吃了你们啊……”而全部复汉军,能让柳德昭说这个话的人,除了那位还能有谁呢?(未完待续。)
那《中原日报》就像是复汉军的风向标,再小的豆腐块文章用心揣摩也能瞧出新意来;《军报》则是赵家人最体贴的报纸,里头能看出复汉军的兵势得失来;《法报》则是赵文博最最不体贴的,他大哥到挺爱看《法报》,《武汉日报》从一新奇出炉,就顶替了《法报》在赵文博这里的职位,《武汉日报》里有武昌汉阳周遭产生的妙闻怪事,有衙门里做出的新奇定夺,另有最新的商品百货代价,比干巴巴的《法报》更讨赵文博喜好。
“三老爷,周老爷来了……”
至于军用品,那只是意义意义。而铁料份额,赵家一个月起码能拿到五千斤,这五千斤铁他就是卖到湖南、江西去,复汉军也是不管的,只要有钱便可。
只是这时候太短了,侍从这时怕还没到襄阳,商会就要召开了。
墙角的人力电扇无声的转着圈,将冰盆的冷气吹满全部房间。就这一点,鲁山可比炙热的武汉待着舒畅多了。武汉哪有甚么冰啊,市道上也底子没卖硝石的。那里像鲁山这,城里城外挖的都是储冰的大窖,不敢说绰绰不足,起码能供应鲁山不缺。
一个赵家的力量不成怕,全部湖北商团的力量便可骇了,即便眼下的商团才十几家。
与赵家运营丝绵、当铺、钱庄为主分歧,周家主如果车脚店和粮食,在复汉军没有祸祸湖北之前,周家不但是武昌汉阳汉口三地的车马船行和旅店饭庄里的巨擘,还是沙市米市上的一头巨鳄。但是现在湖北被复汉军拿下了,粮食贸易只能走湖北、豫西南【临时】,利润一下子就没有了。车马船行更是被复汉军给充公去了,只剩下几家酒楼旅店。周家此次来鲁山,首要目标是定在了铁料和军粮上面。但周家上头没人啊,他们跟‘简在帝心’的赵家不一样,周鸿现在内心没谱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