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明由盛转衰,始于弘治[第2页/共2页]
内阁首辅杨廷和,次辅杨一清,外加兵部尚书王琼正拿着一道来自边关的奏疏发楞。
“是的!”
“你们内心应当都清楚一件事,陛下这一场大胜,没有带一个文臣,身边除了寺人就是边军,如果我们再放纵陛下混闹,那恐怕从洪熙开端到现在,文臣最尊的局面就要被突破了。”
强大明之军!
“那边匪患严峻、并且倭寇比来两年也在冒头,让他畴昔安定两广,为我们文臣壮一壮阵容。”
王琼闻言不由一阵纠结。
“并且他还要我和杨一清和他一起上书劝戒天子,他应当很清楚天子的脾气的,如许劝戒底子就没用,乃至还会让天子更加冷淡文臣,你说他这么做到底是想要干甚么啊?”
“杨廷和让你去两广建军功,一旦你当真安定了两广匪患,他定然会大肆鼓吹此事,乃至会以此劝说天子放弃外出领兵,你说这不是和天子对着干吗?”
“伯安,我总感觉这件事有蹊跷!”
聪明好学,但做事又毫无顾忌,勤于武事,却又对他们文臣相称冲突。
他抚摩动手中前两天方才获得的国运石,俄然昂首道:“王公,你感觉是像现在的天子陛下普通的脾气当天子好一点,还是先皇那样的脾气做天子好一点?”
内阁值房。
“别的,我们三个再一起上一道奏疏,劝戒一下天子,现在北虏已经被打败,他也该返来,安安稳稳的在宫里呆着,莫要再拆台了!”
固然很欣喜于正德天子这一场大胜,但杨廷和此言也是究竟,他们和朱厚照从正德初年一向斗到现在的正德十二年,很清楚这位天子陛下的脾气。
并且一去就是大半年的时候,他们这些内阁阁臣亲身去请了好几次,却连天子的面都见不到。
北都城里一片秋风萧瑟。
圣旨已经同时发了过来,让杨廷和等人尽快筹办献俘事件,多则两个月,少则一个月,天子陛下会亲身押着也先返来祭告太庙,禀报列祖列宗。
他建立豹房,甩开他们内阁和六部,用寺人来掌管国度大权,另立中枢,和他们这些文臣完整分裂。
他入仕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候,是完整的经历过弘治朝和正德朝的老臣,对于这两朝的对比,他是最有资格说话的。
武宗天子自封威武大将军,带领五万边军和蒙古小王子也先大战了一场,当场擒下也先,全歼三万蒙古马队。
国朝赋税从两千多万石直接变成一千多万石,一样也在弘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