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天灾损名器,邙山修古琴(上)[第1页/共3页]
且说嵇康、吕安二人随钟会来到府中,正赶上钟毓因外出公干未在家中。钟会命下人在后花圃中备好酒宴,以高朋之礼相待。
方才钟会从这里颠末,见两少年打抱不平就要遇险,忍不住脱手互助。本想只是两位侠义少年,现在看来此二人绝非等闲之辈。钟会拱手再次问道:“敢问兄台贵姓大名?”
钟府公然乃一代名流权贵居住之地,华贵大气,分歧凡响。此府邸是钟会父亲钟繇活着时所建。钟繇,字元常,是当世名声显赫的大书法家,博采众长、融会贯穿,初创了“小楷”字体,被世人所奖饰。他不但在书法上很有成就,在政治和军事上也相称有建立,曾为曹操立下赫赫军功,被曹家三代所正视。钟繇曾与曹操一起会商军事,研讨书法,也曾给曹丕互通手札,足见其与曹氏干系之密切。以是在官运上他一起青云直上,曾坐到太傅的高位。公元230年,钟繇以七十九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明帝曹叡素服记念,赐谥号“成侯”。
三人一边谈笑,一边喝酒,越谈越感觉投机。饮至一半,嵇康忽道:“士季,命人取我的琴来,我要弹上一曲。”
“好啊,我早就传闻叔夜你琴技甚好,本日恰好一听。来人,把嵇公子的琴拿来!”钟会从未与人喝酒如此纵情,此时已经略有醉意。
嵇康听闻面前一亮:“但是大名鼎鼎的‘楷书大师’钟繇,钟太傅之四公子?”
“恰是鄙人。”钟会晤面前少年晓得本身,重生好感,不由得再次打量。只见面前少年一身黑衣,身形矗立,身形超脱。虽技艺健旺但脸上却掩不住的书卷之气,长眉伸展飞入鬓,星眸溢彩闪华光,就是洛阳城也从未见过如此俊美的少年。再看他身边的白衣少年,也是开朗清俊,器宇不凡。
钟繇归天那年,宗子次子均已过世,三子钟毓已经官至黄门侍郎,四子钟会才方才八岁。钟毓为人机灵,博学多才,很有其父钟繇遗风,十四岁就任职散骑侍郎。当年诸葛亮围困祁山,明帝曹叡要御驾亲征,钟毓上疏劝谏明帝,要他稳坐朝堂调兵遣将,决胜千里以外。明帝因为此事加封他为黄门侍郎。钟毓为官很有战略,常向明帝献计献策,加上钟家与曹氏很有渊源,遂成为当世一大王谢权贵。也是是以原因,本日在街上丁谧对不过十3、四岁的钟会以礼相待。钟会谎称嵇康为兄长钟毓的高朋,丁谧就算心有迷惑,也不敢轻举妄动获咎了钟家。
“鄙人颍川钟会,钟士季。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钟会听了举杯道:“如此说来,二位皆是我的兄长。我本年一十三岁,士季敬二位兄长。”说完一饮而尽。
“嵇兄、吕兄,休怪我接待不周!”钟会边说边举起酒杯相敬。
“恰是!我读此赋时便想,究竟如何的人物才气写出如此佳作?叔夜,你的《琴赋》清雅绝丽,用典繁复,极尽描画之能事,虽效《诗经》、《楚辞》之韵,却毫不拘泥,挥洒自如,前无前人,自成一派,实在令我佩服!”
愔愔琴德,不成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嵇康弹罢,深吸一口气,双目微闭,沉吟入定。
钟会年幼丧父,与兄长钟毓相差十余岁,但若论起胆略学问,只怕是钟会更胜一筹。嵇康很早就曾经听闻过钟会年幼时的轶事。话说钟繇活着时,曾带着钟毓与钟会觐见明帝。大殿之上,钟毓见了明帝吓得满身是汗,而年纪才4、五岁的钟会却神态自如、安闲淡定。明帝问钟毓:“你为何出汗啊?”钟毓颤颤巍巍地答复:“天子威仪,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明帝听了点点头,又问钟会:“你又为何又不出汗呢?”钟会小小年纪竟坦坦而答,语出惊人:“天子威仪,战战兢兢,不敢出汗!”明帝听了哈哈大笑,对钟家的两位公子印象深切,随即封钟毓为散骑侍郎,钟会因为年纪尚幼未得加封,但却被世人所赞美,一语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