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峰回路转[第1页/共3页]
他有些愠怒,目光投向收回暗器的红衣道人身上的时候,利用判官笔的李少安以风驰电掣的速率向他靠近,叶疏影纵身一扑,一招“飞鸟投林”使出,竭尽尽力一刺。
那笛声却忽转降落,断断续续,到了厥后声似游丝,如有若无。就如一个哭坟的老妇人要哭死畴昔普通,叫人闻之落泪,见之伤怀。
世人在这一悲一喜的打击下,内息被震得荡漾不已,直如波澜拍岸,冰泻玉盘,却又比之前好受一些。
但是竟没有一道寒光击在梁启身上。他捻着铁笛的手指一点一按,便有三股内力跟着笛声收回。三人在还没有发觉到非常的时候,就别离被一股微弱打击胸膛,顿时气血翻滚,鲜血溢出吵嘴,纷繁发展几步。
梁启嘲笑一声,又正要以铁笛去格挡这一笔一剑,却俄然间闻声一阵二胡奏出的乐声,沧桑苦楚,比之他方才所奏的凄婉的乐声,更似是对存亡拜别和人间沧桑的感慨,伴着一个衰老沙哑的声音:“万般皆虚幻,唯有业随身,是非何必辨,真伪久自明。”
梁启纤长的手指轻灵地跳动着,笛声更加地激昂高亢。
在场世人竟都不晓得他竟是甚么时候上了天都峰顶。
沈玉泓大呼一声:“叶大哥,你去那里?”
郑老爷子笑声垂垂沙哑,俄然踉跄后退一步,笑声顿止,鲜血自口中喷出。两个胖和尚赶紧将他扶住,当即运功替他疗伤。
郑老爷子却俄然对着梁启放声大笑,如大水决堤,巨浪滔天,笑声响彻云霄,势要扯破阴沉沉的天幕,压住梁启的笛声。
梁启一击到手,俄然将铁笛一收,笛声噶但是止,一步一步向叶疏影逼近。接下来,就是要履行乐仙派掌门的号令,击杀叶、沈二人。
叶疏影却已听不见她的声音。
现在最好的体例就是跑,在梁启使出杀招之前,跑得越远越好。
两道寒光俄然射出,想要挡住梁启的来路。他右手重拂,便将暗器接住。
几个本来就内功不济或已受伤的东隅派弟子更是胸口翻滚,鲜血喷出,当场晕厥。其别人忍不住双手掩耳,做出千万种痛苦模样。
叶疏影和那使判官笔的李少安站稳身形后,也不由自主地朝那传来二胡乐声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葛衣白叟已经背过身去,拉着二胡,缓缓地走下山去。那二胡乐律飘漂渺渺,仿佛融到了氛围当中。
沈玉泓听到朗朗笑声,仿佛瞥见乌云层里射出的阳光。她抹去眼泪,靠近郑老爷子,盘膝坐下,将古琴端放在膝头之上,双手或拨或调,或勾或抹,奏出欢畅愉悦的乐律,给郑老爷子助阵。
那梁启在击中楼千尺、褚三江和叶疏影以后,在笛声将断之时又敏捷将两股劲力打出,郑老爷子和沈玉泓全神灌输只盼攻破他的笛音,本来就已到了强弩之末,没想到他俄然发招,竟双双遭到重创。
又过半晌,笛声更加凄楚,调子也垂垂转高了些,倒似秋鬼哭坟,悲天呛地。
他平生开阔,行事光亮公道,老伴虽走,也算寿终正寝,儿孙合座,和和乐乐,退居今后更是将名利权势都看得淡了,只图一个平静的暮年。因此对这凄楚的音乐几近不为所动。
梁启心中微微一动,手上行动微滞,便几乎被击中关键,不过他技艺奇高,也就是错过了反击的最好机会,肩头被叶疏影的剑刺出一道很小的血口。
世人纷繁掩耳,但掩耳无疑是无效的,内息的颠簸乃是与笛音中的内力产生的共鸣,只要笛音不竭,梁启的内力不竭,只要世人还活着,另有一丝内息存在,就算昏倒也没法制止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