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第2页/共3页]
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李睦正在看子午谷的舆图。庞大的锦帛铺在案上,每一条山路都用一笔细线勾画出来,横笔为山,纵势为谷,盘曲蜿蜒,详详细细充满了整幅锦帛。
自从那把火烧完以后,李睦的日子实在过得非常有趣。一起到江夏风平浪静,再无风波,到了江夏以后,军务自有甘宁和程普,政务又有原就为黄祖副将的苏飞掌管,从民生税赋到军粮仓存,水道开通,征集民夫兵丁,统统都井然有序,完整不牢李睦操心。
却不想一心缠绵却被茶盏铜盘四飞的声响惊了个烟消云散。
却不晓得子午谷长逾八百里,绝壁峭壁,栈道残破,穿秦岭,分长江与黄河,山势险要,道阻卑劣。莫说雄师齐出,纵有一支精锐步兵,攀山越岭,带着干粮军器负重跋涉,且不说到了长安潼关前还剩下几分战役力,只要这一步棋为人事前所察,对方只需摆设一支伏兵以逸待劳守在北口处,堵住出口放一把火,就能把辛辛苦苦跋山渡水到达的精锐都烧得干清干净。
目光回转时,正扫过那兵士,只见他两颊瘦凹,双眉稀少,一双眼睛充满血丝,眼下发青,竟仿佛是多日未曾睡好,更显得脸孔凶暴,神情狰狞,忽地心中一动,模糊感觉不对。
周瑜走时,还是嚼冰沙解暑的季候,而现在落叶将近,已是秋末。将近四个月的时候,手札不通,声讯不闻,这个期间的动静传送实在是慢得令人发指,她遣去许昌刺探动静的标兵也还没返来,官渡之战的动静也是时断时续,邺城就更远了。
周瑜才从邺城快马赶返来,除了途中见到甘宁,进虎帐转了一圈参议了一下战情和摆设以外,一起马不断蹄。才到西陵,将随部交给张辽,原是想先去洗漱换衣,再去见李睦。可数月不见,翻身上马后,不及门前兵士一层层出来通报,他就率先一扔马鞭,朝李睦的住处疾行而去。
砰的一声脆响,那刺客变招也快。刀下已空,他也就不肯再用本身的一条命去硬抗周瑜的剑,收刀横转,当胸将周瑜飞掷过来的长剑磕飞。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俄然一道劲风自李睦身后擦着她的头顶,朝那刺客袭来,破空之声锋利刺耳,激得她发丝飞散,头皮发凉。
那刺客的短刃却仿似毒蛇普通沿着长剑的剑身回旋而上,自下往上,向李睦倒撩而来。
徐庶不拘末节,常披发披衣,高卧于山石草木之间,来去萧洒,无拘无束,身边连个陪侍的小童都没有,还是到了江夏,李睦才给他安排了一队二三十人的兵士。
就像那夜他从寿春赶返来时那样。
目光在那兵士的身上多逗留了半晌,那兵士似有所察地也抬开端朝她看来,一副粗恶的面庞配上昂首纹,更显凶悍。李睦才皱起眉,门外晖映出去的日光中就俄然闪过了一道寒光。
自从穿越至今,她也算是历经无数存亡一线的时候,但如此直面利刃的威胁却还是头一回。灭亡暗影刹时袭临,面前仿佛只剩下了那一道寒光,浑身高低都仿佛僵住了一样,明显晓得这时候应当往边上遁藏,但直觉的判定却奉告她,不管如何,她都躲不过这一刀的速率。
她初到时,苏飞每日还都会带着政务来叨教她,但几次下来,李睦就发觉实在苏飞早有措置之法,所谓叨教,只是凡事都等她的印信以后再行罢了。她不肯做这类情势上的主,更不肯令部下将领生出她是来收回权力的曲解,因而干脆罢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