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第2页/共3页]
百斛之数,是将民夫的耗损也计算在内,而军队不到目标地,民夫运送粮草的路程短,天然也就耗损不了百斛粮草,七天和半个月放在一起就遵循半个月算,来半个月去半个月,就是一全部月,有这三千斛粮草打底,起码就能出兵,至于这仗要打多久,再追加多少粮草,那就方法兵之将与掌粮之吏一同商讨,再重新送报,另请孙绍决计之事了。
“三万兵马每日驻留在外耗粮约百斛,那三十万就是千斛,三千就是十斛,谁如果奉告你一万五千兵马需求百斛,那就是欺瞒于你。不管是一百斛,还是一百一十斛,都是欺瞒于你。”
张昭脾气慎重,又是孙策亲身请出山的名流。本来孙策每战躬亲的时候他也不附和地强拦过,再加上顾雍沉着张脸话虽未几,却句句皆指江东需疗摄生息,不能再战。就连太史慈和周瑜在虎帐的那一场比斗都被他们用来当作内部不稳,需求安宁的实例来讲。再到厥后,同来的另一人乃至连吴之勾践,需卧薪尝胆的话都说了出来。
原只知她擅算,从下邳到寻阳,城中存粮收粮,税粮军粮,她都能算得清清楚楚。初到下邳时,不是没碰到过有人欺她幼年,或暗自盗粮,或谎报虚数,但皆被她一眼识穿。久而久之,论数便再无人敢在她面前欺瞒蒙混。但他还是头一次听到她竟是这般算法。
张昭长叹一声,孙策功业未成时曾数度上门拜访于他,当时他给出的发起就是避开中原争夺之地,取江东为先,多招募兵马,伺中原之乱,再以勤王之名出兵,则功业可成矣。现在袁术僭号,何尝不能算昔日他言及的乱世契机。那李睦此时进兵,虽说是需倾尽江东之力的一战,一旦战事倒霉,极有能够激发民气叛变……但就李睦方才所眼细想来,如果此时不出兵,江东的民气就必然能稳住么?
周瑜按例还是亲身带第一批人马最早出行,临行时又与太史慈打了一架,只不过这回两人各自控马执枪,枪影如林,白袍飞扬,战马纵横,端的都是一派大将风采,又引得军中一阵喝彩喝采。
出兵那日春暖风和,周瑜和李睦领一万五千兵马浩浩大荡向徐州进发,一起上周瑜军中的兵马分化整为零,分两千报酬一队,前后各五队急行军赶往丹徒江口,渡江北上,过广陵,再从淮水直奔寿春城下。而与此同时,每走一批人马,李睦的虎帐中就多添两千人的灶头,若以炊火灶数预算,以保持一万五千人马总量稳定。
孙绍抬头冲她一笑,声音清澈:“我要与父亲一样,领军兵戈,威震天下!”
见张昭和顾雍神采连变,李睦晓得终究算是说动了这两个思治不思军的墨客固执,心头一松,再加最后一把火,一指方才那讲错之人:“两位固有忠义之心,何如却有民气中早念江东将亡,权欲辅我主于世,令天下人皆知我兄后继有人,还望两位成全。”
而李睦与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一番对答就远没有那么轻易了。
想到之前算计朱门士族献酒时的景象,不由唇角扬得更高――不管为官为妇,她都算得高超!
张昭没想到她竟能从这个角度解缆,极有官民之分的人臣之伦,又触及孙绍,他可反对李睦出兵,却不可反对李睦用军威为孙绍谋取声望!
那人此言一出,也自知讲错,见李睦拍案而起,赶紧拜伏于地,连连道罪,却还是一口咬定此时不宜开战。
李睦看着他眼底暖和,再转过甚去看顾雍和张昭时却笑意冷冽:“阿绍为我兄独子,能得两位高贤不弃,佐而为主,实在有幸。但两位为官,阿绍却为民,民见官而拜,民以官命从,岂不是从今今后,要阿绍见了两位行大礼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