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第2页/共3页]
当日公孙瓒借三千兵马于刘备救徐州之危,他恰是这三千之一,故而方能亲眼所见刘备在徐州城下抚尸而哭,经心为被曹操搏斗殆尽的整城百姓收殓的景象。
这个答复大出李睦所料,公孙瓒为袁绍围在易京数月,终放火焚城,自殉于城中的动静方才传到她面前。她自从见了赵云起,就一向在想如何才气劝动他留在江东,直到看到这封军报,才俄然想起她刚穿来那会儿在寿春,太史慈给她讲的那些“睡前故事”里,除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另有个他单骑匹马凸起重围,为孔融向刘备求兵救济的故事。
公孙瓒暮年确切极重义气,但近年来却沉迷于女/色,战意消蚀,不负昔日英姿英才。他感其知遇之恩,不欲思其不端,言其必败,但公孙瓒之败,却也早在他料想当中。
“然权却不解,既是如此交谊,即使白马将军倒行逆施,罪不成恕,实在该死,刘备身为汉皇叔左将军,又素驰名誉,若能得他殿前一言,或发明诏于袁绍,或出兵救济,起码也能保全其家中老婆后代,少说也能为公孙一氏留下一线血脉。可为何仁德慈和的玄德公竟袖手旁观,眼看昔日老友举族遭诛也无半点相救之意。就算朝中尽为曹操把持,哪怕他向袁绍求一讨情,在这不慈不义,赶尽扑灭的恶名之下,袁绍全胜之局,一定就不会抬一抬手,为他留下一息血脉。”
那传讯兵应一声诺,随即跟去太史慈的军帐取军报,内心却不由迷惑为何李睦和太史慈同在一营里,同是一处的军报要分两封送给周瑜。
不慈不义,用袁绍为例,却明显白白说的就是刘备。
“身为全军主将,山崩于前也要神定气凝,何故如此烦躁?”摆出长兄的威仪,太史慈才说一句,就在看到李睦的黑眼圈时狠狠皱起眉,“多么军报能写一夜?”
李睦声音朗朗,眉眼带笑。本来不晓得赵云是公孙瓒旧部,她差点还觉得提早上演了长坂坡救阿斗的戏码,但是既然晓得了,那么阿谁婴儿究竟从何而来,也就不难猜了。
莫说赵云,就算是太史慈,若非提出此议的是李睦,心下也要生出不快来。
传讯兵领命备马时恰碰到太史慈巡营,太史慈目光往那卷竹简上一扫,将人拦了下来:“我这里另有一封军报,恰好一同送去。”
赵云俄然一怔,俊朗英挺的眉眼当中闪过一丝黯然,按在膝头的双手渐渐握起来,整小我又缓缓向后坐下,声音微沉:“白马将军是云故主。”
“为何?”赵云猛地挺直了身子,本来就比李睦高大很多的身形在火光的晖映中顿时将一层暗影投落到李睦面前,“莫非是感觉他取徐州的手腕……”
李睦沉吟了半晌,目光向帐外一扫,略略抬高声音问道:“阿兄,若当日你不肯投于孙伯符麾下,孙策是否会放你拜别?”
语声一顿,也不等赵云再问,话锋一转,“子龙将军晓得幽州公孙瓒否?”
相较之下,他虽也对刘备这番手腕有些介怀,毕竟袁术僭号,行的是不忠不臣之事,刘备身为汉皇叔而不伐确是说不畴昔,但其心中还是信赖只要他筹到充足的兵脚赋税,就必然会立即出兵寿春。
“白马将军与玄德公曾有同窗之谊。”赵云沉吟了半晌,却不知李睦为何俄然提起公孙瓒,他不便于人前多说旧主私谊,只淡淡一句,算是答复了李睦之言。
但是,她一夜未眠,倒也不满是因为这封“军报”。
李睦眉梢一扬:“子龙可曾婚配?”
他夙来行事磊落,不谙谋算,却不代表不晓得这乱世里各家争雄的手腕。方才听闻刘备的动静一时心潮冲动没反应过来,此时稍一回想,却也当即就想到他借曹操之力,不攻袁术反袭徐州的做法仿佛的确有失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