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2页/共3页]
难不成,还真当周瑜是风采翩翩仁人君子,舍不得杀人破城么?
“吴郡孙权,见过颜使君。”李睦向那官员拱手,内心默念“第一步,见礼,完成”。
看这模样,倒像是降得不情不肯。
身后位于正中的骑虎帐列队驰出,马蹄烈烈如惊雷,携着一往而不成挡的气势直奔向城门,呈两翼并排的前队长矛手则轰然往中间一合,长矛如林,杀气冲天。
直到周瑜兵临城下,颜连兵力不敷,粮草日绝,恰好周瑜取的就是围城打援之计。只要城中有人冲出求援,他一概放行,而只要刘勋前来,他就以马队之利立即调转方向,直取寻阳,令刘勋偶然和颜连表里合兵,徒于驰驱。而如果刘勋不来……城中天然民气崩溃,围城打援便成了攻心之策。
想到这里,李睦不由看了周瑜一眼。
弓箭在雨中没法利用,但他们间隔城门不到两百步,以马队之迅捷,如此短的间隔几近是眨眼就到。战马急嘶,刀枪若寒,在李睦身侧顿步盘桓。哪怕那数十名官员手里带着强弩钢刀,在这马队的威压下,也来不及用之分毫。而李睦只要今后退一步,数百马队就能立即疾扑上去,将这些官员踏得筋骨断折。
“既是败军之人,为何没有败军之礼?”李睦眉峰一抬,将挂于肘间的外袍抖开来,干脆也不去想甚么礼节该行第几步了,声音朗朗,即使没有决计举高,也清清楚楚地传到前面几个官员耳中,“颜使君若还是如此站着,权这件外袍无处可披,可要下不来台了。”
挺直的腰背终究弯下来,李睦不晓得她缚陈氏一族堵城门的“凶名”已然传开,故而使这位皖县令心生惧意。端着一脸周瑜招牌式云淡风轻,成竹在胸般的笑容,略为吃力地抬起被肩甲压得已经有点发麻的手臂,将外袍披到颜连背上。
只不过刘勋短视,以为孙策早前在袁术部下是已攻打过庐江,再提兵至此就有了背弃袁术之意,对颜连之言将信将疑。
“颜连失礼,请权公子入城。”
见周瑜也跟过来,李睦莫名地心中必然,渐渐握紧了拳,一伸手将衣袍接过来,往手肘处一挂,朝他点了点头,回身向那立于最前面的官员走去。
李睦抿了抿唇,慢吞吞地踩着布蹬上马,内心有些没底。她对这个期间的繁复纷杂的礼节还一知半解,大多数时候都是照葫芦画瓢,看旁人如何做她就跟着照做。归正一身男装,又在行伍当中,也没那么多人与她细心计算。
借着顿马盘桓,她转头而望。周瑜就跟在她身后,见她转头,向她微微一笑,翻身上马,从中间的亲兵手上接过一件长袍,捧在手里,向她悄悄点头。
公然刘勋听闻周瑜兵到,闭门不出,颜连带领全城将士百姓守了数日,实在没体例,只能开城投降。
她身后,周瑜眉峰若刀,扬手向身后一挥。
周瑜被她瞪得莫名其妙,但见这小女子转而立即挺直了腰背,清叱一声驱马快行了几步,自他身侧擦身而过,一派寂然老成,仿佛之前那瞪眼挑眉的小女儿神态向来未曾呈现过普通。
在他看来,孙权当然年青,可就方才反应而言,其临危之断,只怕不下其兄孙策。迎他进城的决定一下,在场的统统人便再没了悔怨的余地,不然下邳的陈氏一族,就是最好警示。他没有半点挑选的余地,如果他现在再有分毫异心,怕是城破以后,面前这个样貌清秀的少年就不会不敢用他一族的性命来挡一挡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