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坚壁清野[第1页/共3页]
李瑕披甲佩剑,穿过花圃小径。
他晓得很多北地豪强就是在金亡时结寨自保,最后成了蒙古世侯。
李瑕却已重新看向张远明。
他身后还跟着刘金锁,以及麾下十余人。
他被那些粗鄙男人按着,再悲慽、再不肯,也只好喊道:“开仓吧。”
李瑕还是很安静,道:“张员外,我不是来抢你的,我是来庇护你一家长幼的,这是实话。”
“这小县尉好生奇特,小小年纪,这般见惯风月的作态……怎能够?或是老娘竟有看错的时候?”
张远明一抬手,强自平静,笑道:“请县尉到书房详谈,如何?”
“不必。我来,不是与你筹议,是来帮手运粮。且为了其间统统人道命,须别离送到县城及各个盗窟安设。”
“杨万里杨公。”
匣子翻开,内里是颗蒙卒头颅。
张远明勃然大怒,须发皆张。
张远明又是一惊,大恨不已,却不敢再说话。
李瑕道:“你想资敌?”
严如此本想着勾搭这风格强势的漂亮县尉一番。
“不必。”李瑕转过甚,淡淡道:“你这一千石粮运进县里,房东簿会安妥安排。”
扎那从一间村舍出来,擦了带血的弯刀,喝令仆参军把食品搬上船。
蒙军兵力摆不开,只能在船上对着城头放箭,不是等闲能攻陷的。
“不成能。”张远明不信,点头道:“老夫……”
张远明微讥,道:“‘小荷才露尖尖角’你可听过?”
烽火伸展,蒙骑四出,哭声振天。
张远明骇然变色,连退两步,指着那匣子,嘴唇高低开合,却说不出话。
是夜,符江边的猪笼村,惨叫声、喊杀声、笑声彻夜不断。
“那算来你有地二十顷?”
刘金锁边走边看,忽“哇”了一声,快步上前凑到李瑕身边,小声嘀咕起来。
“来人,置酒。”
“县尉过虑了,老夫这九曲园壁垒森严,应可自保。别的,有几句话请……”
他们要沿江掠取或摧毁船只,并拔掉各县城、村寨,抢掳粮草。
张远明老眼中微微思考,道:“一千石。”
“走吧,去运粮。”
这里是宋,不是金。
一起上,他看着那些护院,那些墙垣,只觉好笑。
末端,他袖子一摔,道:“李县尉,带这粗鄙之人到老夫家中,何事?”
亭中那老妓严如此倒是眼睛一亮,目光在那血淋淋的头颅上一扫,盯着李瑕,目泛异彩。
下一刻,刘金锁也不知拿了甚么东西抵在了他的背后。
……
地处三江交汇之处,城池在金沙江以北,夹在金沙江与岷江之间,据大江之势,墙高城坚。
李瑕忽喊道:“今收张远明家存粮一千石,盘点好,运入县城。”
宋收镇将之权,以受中枢统领之文官治县,只要缙绅,没有豪强。
“我家柳娘就是养女人的,一看就晓得,这亭里的老头不端庄,那标致娘们也不端庄……”
张远明一愣,模糊想到甚么。
“李县尉,老夫的粮不能运到县城里。”张远明终究回过神来。
四周一众护院、小厮惊呼不已,却无人敢上前。
“马湖江之战,大宋海军已得胜,蒙军顿时要打来,须当即把粮食运进城里。”
简朴来讲,必定不是像张远明如许建些花圃楼阁,每日吟诗作赋。
“李县尉本来爱谈笑,老夫家中之粮,岂能是别人的?”张远明抚须笑道,又转头向婢子叮咛了一句。
“张员外是吧?”
自保?当蒙军是流寇……
李瑕没太理睬刘金锁,很快已走到亭中。
……
“不过是将家中存粮便宜卖饥民。”张远明感喟一声,道:“这‘度岁’二字,取自杨诚斋公《怜农》一诗,‘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杨公与老夫之曾祖父乃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