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时光飞逝[第1页/共4页]
武后掌权后,迁桂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于官,享年六十三岁,天宝六年,配享高宗庙庭。
宇文士及,武力值79点、智力值93、统帅值84,唐朝宰相,隋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原是隋朝驸马,暮年因父勋受封新城县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后西去长安,投奔唐高祖李渊,被拜为上仪同,随唐太宗交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
对于中山王徐武的主动归降,刘基大喜过望,当即册封徐武为大汉朝的中山侯,并且让各路大汉军队,尽快领受中山军所节制的各座城池。
贞观八年,许敬宗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贞观十年,因事贬官,任洪州都督府司马,以后历任给事中、检校黄门侍郎、检校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期间,许敬宗因草拟圣旨得体而深受太宗赏识,在岑文本身后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贞观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高宗李治即位后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苏良嗣,武力值50点、智力值90、统帅值77,唐朝宰相,出身于武功苏氏,暮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等职,苏良嗣在武后摄政时拜相,担负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陈叔达,武力值56点、智力值91、统帅值81,唐朝宰相,出身于陈朝皇室,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入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负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
张行成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帮手高宗监国,高宗年间官至宰相,担负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后升任尚书右仆射,永徽四年,张行成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定。
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帮手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官至宰相,担负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封蓚县公,后升任侍中,永徽四年十仲春,高季辅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号宪,后配享高宗庙廷。
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曾建议唐高祖立唐太宗为太子,暮年以散职归第,贞观九年,陈叔达病逝,追赠户部尚书,初谥缪,后改成忠。
刘基千万没有想到,兼并了周国以后,体系另有这么丰富的嘉奖,算上此次嘉奖的五百组怯薛军和五百组背嵬军,刘基在体系当中已经储备了五百组怯薛军和八百三十组背嵬军,之前储备的三百三十名组背嵬军,都是从昆仑山那三十名绝世武将身上获得的。
到了大汉3年六月十二日,中山军节制的统统城池,包含大周国的都城永兴城,全数落入了大汉军队之手,至于在永兴城皇宫内的大周国天子,刘基倒是没有难堪他,在大周国这位天子表示情愿主动退位,把全部大周国献给大汉以后,刘基给了他一个公爵的爵位。
永徽五年,许敬宗因支撑立武则天为后而官运亨通,前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来宾之职,显庆元年,升任侍中,仍监修国史,次年进爵高阳郡公,同年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拜右相,加光禄大夫头衔,次年又任太子少师、加同东西台三品,至此位极人臣,咸亨元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归天,时年八十一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缪。
南疆军团的统帅为陆逊,龙骧军团的统帅为韦孝宽,龙威军团的统帅为姜维,之前三人的职位,别离由吕蒙接任北府兵的统领,种世衡接任魏武卒的统领,张郃接任秦锐士的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