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潮起潮落[第1页/共5页]
慈禧不由得瞟了眼,跪鄙人面的翁同龢。翁同龢也没有昂首,只是温馨的跪求在那儿,也不晓得他在想甚么。
慈禧也是烦心。不请本身懿旨,皇上带新军第二师亲征田庄台就不提了。可田庄台之围已解,辽东日军已败,朝廷下旨调辽东各部南下声援已经腐败的山东战事,却被辽东各部以无皇上旨意为由一兵一卒都调不动。如果还只是新军二个师忍忍也就算了,归正新军已经是皇上的亲信了。可连带辽东淮军各部也开端听宣不听调。慈禧这会是雷霆大怒,把世铎、孙毓汶等人召来痛骂了一顿,却于事无补。现在总算找个机遇,却被翁同龢三言两语给顶了返来。这如何不让慈禧心烦意乱。
“那他为何四周游山玩水不思设防之事?”
“好了,吵吵嚷嚷成体统。”
北洋已经完了,辽东淮军已被皇上收编,山东淮军不堪一击战后也将被改编,唯有北洋舰队尚存,但突如其来的承平洋舰队必将代替北洋舰队的位置。现在之计,想要保住北洋最后的但愿,就只能依托在天津之战上了。本来朝廷给的补给就未几,为了能保住北洋最后的基业,李鸿章咬着牙本身垫了很多,皇上不给兵器,现在朝廷还要拖发粮饷,逼与无法的李鸿章只能拖着病体上门找欧阳振华。
“六王爷有何高见?”慈禧心存不阅的呷了一口茶。
翁同龢嘴上喊着太后圣明,内心却想着的是皇上圣明。皇上手持大刀拼着性命血战田庄台,这才堪堪换来一地之胜利,而朝廷却等不及最后的胜利就下起了绊子、使起了手腕。但是现在的皇上早已不是当年唯唯诺诺的皇上了,二十年的韬光养晦换来的明天的一鸣惊人。现在。皇上已是民气所向、全军归心,待清日战事完整结束的那一天。羽翼已丰的皇上还能任凭你太后肆意摆布?
跟着清日之间的战事倒霉于大清,皇上亲征田庄台后,就借着火线各部一起溃败之名,辽河边杀将立威,大刀阔斧的清算军事,收编各部为暂一暂二两师,名义上仍然还是淮军各部,可通过一系列的战事,皇上已经实际上把握两支军队的统统权。辽河大捷今后,皇上身先士卒的做法让辽东各部皆以皇上为尊。独一未被改编的只要依克唐阿和聂士成两部。依克唐阿是奉天将军本就不受他李鸿章调剂,而聂士成现在却去了朝鲜。李鸿章信赖,等聂士成从朝鲜返来,也将不再受他节制。而山东这边独一可倚仗的丁汝昌的水兵陆战队却又被皇上调去了琉球。而让李鸿章不测的是俄然冒出来的承平洋舰队,如果真是皇上奥妙采办,那皇上的城府也深的可骇了。这么庞大的资金是从何而来?再说山东战事,淮军一触既溃。终究等来各地救兵,虽有七万之众可李鸿章明白这七万人靠不住。好不轻易等来了皇上的第一师却没想不听调也不听宣。
现在孙毓汶的这道折子,翁同龢怎能不明白此中的意义。欧阳振华是帝党一系的核心人物,如要他如果保不住,一但军队被后党摄取,那皇上用命拼来的局面指不定烟消云散。事关将来朝局,事关帝党一系兴衰荣辱,这个时候不管如何他都要为皇上争上一争。
说着。孙毓汶从怀里取出一份折子:“启禀太后,主子参奏新军统制欧阳振华。参他目无上官、不守法纪。火线战事正酣,他不思御敌之策却一起游山玩水,置国法军规于脑后。枉顾朝廷和皇上对他的倚重。主子请朝廷下旨将欧阳振华缉拿回京鞠问。”
“那主子就先替董福祥谢过太后了。”孙毓汶欢畅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