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1)[第3页/共3页]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易传》的《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说》就是这个看法的生长。它固然很短,倒是朱熹(1130―12)的宇宙产生论的根基大纲。朱熹如果不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新儒家最大的哲学家之一。在第二十五章将要比较详细地讲他。
照新儒家的说法,心无欲,则如明镜,老是能够当即客观地反应面前的任何工具。镜的明,比如心的“明”;镜的当即反应,比如心的“通”。心无欲,则对于外来刺激的天然反应,落实在行动上都是直的。因为直,以是“公”;因为公,以是一视同仁,也就是“溥”。
精力涵养的体例
新儒家的“欲”字常指私欲,或径指无私。偶然候在“欲”字前面加上“私”字,是为了使意义更明白些。周敦颐这段话的意义,能够以《孟子》的一段话为例来讲明,这个例子是新儒家常常援引的。《孟子》这段话是:“古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怜悯之心,非以是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以是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
儒家典范占安排职位的提拔官员的测验轨制,于622年重修起来。628年,唐太宗(627年至649年在位)号令在太学内建孔庙;630年,他又号令学者们筹办出儒家典范的官方版。这项事情的一部分,是畴前代浩繁的注释当选出标准的注释,再为标准注释作疏。然后天子以号令公布这些典范注释及其官方注疏,在太学里讲授。以这类体例,儒家又被重新建立为国度的官方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