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中国哲学简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2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1)[第1页/共3页]

《洪范》所讲的五行

第三种是五行。《艺文志》中说:“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

本书第二章说过,阴阳家出于方士。《汉书·艺文志》按照刘歆《七略·法术略》,把方士的法术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在《洪范》里,我们看到,五行的看法还是粗糙的。《洪范》的作者说到五行的时候,所想的仍然是实际的物,如水、火等,而不是以五者为名的笼统的力,如先人所讲的五行那样。作者还奉告我们,人类天下和天然天下是相互关联的,君主方面的罪过就导致天然界非常征象的呈现。这个学说,被厥后的阴阳家大为生长了,叫做“天人感到论”。

有两种学说进一步解释了这类感到的启事。一种是目标论的。它以为君主方面的罪过,使“天”发怒。这类怒形成非常的天然征象,代表着“天”给君主的警告。另一种是机器论的。它以为君主的罪过主动形整天然界的混乱,因此机器地产生非常征象。全宇宙是一个机器布局。它的一部分出了弊端,其他部分也必定机器地遭到影响。这类学说代表了阴阳家的科学精力,而前一种学说则反应了阴阳家的法术本源。

周朝头几百年,封建制全盛的期间,每个贵族的室、家都有这些法术的世袭专家,以备有大事的时候参谋。但是跟着封建制的崩溃,这些专家有很多人都落空了世袭职位,流散天下,在公众中持续操业。这时候他们就被称为“方士”。

《月令》

《月令》奉告我们:“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是月也,气候降落,地气上腾,六合和同,草木萌动。”人的行动必须与此调和分歧,以是在此月,天子“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制止砍木,毋覆巢。……是月也,不成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成从我始”。如果天子在每月不按合适本月的体例行动,就要形成非常的天然征象。比方,“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早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均见《礼记·月令》)。

“五行”一词曾呈现于《书经》的《夏书·甘誓》,传统的说法说它是公元前20世纪的文献。但是《甘誓》是伪书,即便不是伪书,也不能必定它所说的“五行”,与其他有确实年代的书所说的“五行”,是不是一回事。五行最早的真正可靠的记录,见于《书经》的另一篇:《洪范》。照传统的说法,公元前12世纪末周武王克商今后,向商朝贵族箕子问治国的“大法”(《洪范》),箕子讲了这一番话,题为“洪范”。在这篇发言里,箕子说他的思惟本是由禹而来,禹是传说的夏朝的建立人,传闻糊口在公元前22世纪。作者提到这些传说,都是为了增加五行说的首要性。至于《洪范》的实际年代,当代学术界偏向于定在公元前4世纪或前3世纪内。

第二种是历谱。《艺文志》中说:“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

当然,法术的本身是以科学为根本的,但是也常常是科学的发源。法术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欲望,就是以主动的态度解释天然,通过征服天然使之为人类办事。法术在放弃了对于超天然力的信奉并且试图只用天然力解释宇宙的时候,就变成科学。这些天然力是甚么,其观点在最后能够很简朴、很粗糙,但是在这些观点中却有科学的开端。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