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舌战群谏(七)[第1页/共4页]
而此时赵旸已将目光投向钱明逸,笑着号召道:“钱权知府?钱内翰?”
“准了。”赵祯点点头,随即扫视殿内群臣道:“联名劾奏的八位台谏,可愿撤回?”
就在世人觉得赵旸与文彦博也要当殿辩论一番时,之前上奏要求外调的殿中侍御史张裪更是添了一把火:“臣张裪有奏,弹劾钱明逸昨晚于家宅宴请朝中台谏十九人,有结党营私之嫌。”
全部殿内沉寂无声。
“不能。……除此以外,赵正言莫要希冀从我口入耳到别的。”
回想起赵旸当日那份万民书,钱明逸面色涨红,羞恼道:“悉听尊便!”
赵旸愣了下,随即便明白了高若讷的意义——这家伙还是怕被逼问“是否该当窜改崇文抑武之民风”这一题目。
“张御史所言失实,但臣也并未参与。”
“臣恳请撤回。”钱明逸低着头作揖道。
见此,赵旸环顾一眼殿内群臣,又说道:“昔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世人都道其好大喜功,然不久以后,唐太宗亦远征高句丽,莫非唐太宗亦是昏君?说到底还是因为高句丽日趋强大,频繁袭扰中原王朝,渐成祸害,不成不除,这叫卧榻之侧岂容别人熟睡?……据我所知,太祖灭后唐前,也是这般回绝后唐国主之乞降的,这算不算祖训?”
钱明逸千万没有想到与他联名弹劾的八名台谏竟然会一一被那小子驳退,并且是驳得哑口无言。
庞籍顿时觉悟,笑着点点头岔开了话题:“鄙人明白了,若契丹海内的地盘没法赡养其海内的臣民,介时契丹就会考虑从我大宋篡夺国土,是这个意义吧?”
独一为钱明逸讨情的,也就只要他的兄长钱彦远。
“……”
目光扫过文彦博,赵祯喝问御史中丞张观道:“张观,可有此事?”
在世人啼笑皆非之时,只见赵旸念完九人名单后,俄然目光一瞥文彦博,持续道:“……及,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文彦博!”
赵祯颇感头疼地抬手揉了揉额头,殿内大多数朝臣亦是暗乐:怪不得这小子之前要问清人名及官位,本来在这呢!
赵旸实在晓得辽国远没有到其边境所能承载人丁的上限,是以并未正面答复庞籍,以免今后落下话柄,想了想避重就轻地问高若讷道:“大宋每年献给辽国的岁币,高相公感觉足以赡养辽国的臣民么?”
“你既不肯与赵卿一辩,那你本日之劾奏……”
说着,他便将包含本身在内的十九人名单当众念了出来。
殿内为之一静,包含赵祯与赵旸在内,世人皆神采古怪地看向王贽,但后者却面不改色,还是一脸正色。
赞美赵旸驳退一干台谏只是其次,他更加赞美的是赵旸在本日这轮番辩论中揭示出来的才气,特别是其阐述宋辽干系的眼界。
随即,殿内私议纷繁。
而目睹高若讷亦被赵旸说得哑口无言,黯然回到本来的位置,殿内群臣啧啧称奇之余,亦不由小声群情。
“……”
满朝文臣面面相觑,不知情的以目光向同僚求证,而知情的则微微点头表示。
这话一出,满殿君臣皆是一愣,文彦博本人也是一愣。
“哦,对对。”
他想了想道:“庞相公曲解了,我并非说辽国会效仿草原胡人劫夺大宋,也偶然议论辽国治国如何,我想说的是……资本。”
毕竟是整整八人了,连续驳退八名具有台谏身份的官员,即便他们也一定有这个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