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郑启五集邮新概念》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008/6/17一张老明信片的三次亮相[第1页/共2页]

遵嘱将中英文对比稿打印出来,并马上寄出,已经让他白叟家等候得太久了!

这份和谈书让人充分感遭到新加坡有关方面对保藏家权益的尊崇,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尽力与师法的。

您迩来糊口好吗?

多谢你亲热的来信,此信我几天前收到。

2oo2年9月13日,老集邮家翁如泉先生送来一枚老旧的实寄明信片,引了我的邮思与感慨,并在当日的《郑启五集邮日记》一书中有以下记录:

年近古稀的老集邮家翁如泉先生寄来一信,说是有一张明信片要请我帮忙翻译,称其已是三度无功而返:一是福建省集邮学术年会召开时,我出差北京缺席了,他只好把带去的明信片又悄悄地带回。 二是厦门阛阓邮学术学术委员会研讨活动,我出差昆明,他再度落空。而第三回逢“Jp1o9中国投资贸易洽商会”式,我出差福州,他又绝望而归。翁先生自称只要高小文明,但他多年来撰写邮文锲而不舍的精力本身就给我上了一课,他已经成绩的篇篇厦门邮史钩沉无一不是这类锲而不舍精力的结晶!

当我的明信片送抵您处,您必然会谅解我久久没有覆信。

(二)

全文以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翁老的家,见到了这张“春秋”已近一个世纪的明信片。这张泛黄的明信片被谨慎地包裹在透明塑料套中,长142毫米,宽92毫米。明信片正面右上角贴着一张清朝蟠龙一分邮票,邮票上销盖有上海(中英文)干支戳:庚戌年玄月廿二日;在明信片中间靠上方的位置盖着一个单线圆戳,邮戳上的日期是公元编年的“1o月24日”。正面用英文誊写收信人、收信地点、寄信人及内容。译成中文,收信报酬“厦门鼓浪屿精华书院院长”,信的内容是:“敬爱的IyIok:多谢你的亲热来信,此信我几天前收到;您迩来糊口好吗?当我的明信片送抵您处时,您必然会谅解我久久没有覆信。我很快会给您写信。致最夸姣的问候。您的李光前”。后背是一张上外洋白渡桥的彩色风景照,桥下划子穿行,一名女子在岸边盘桓流连。固然跟着时候的流逝,照片已泛陈腐之色,但仍能感遭到图中透暴露的温馨和亲热。

随信附来的是一枚清朝末年从上海寄至厦门鼓浪屿的明信片,为李光前先生写给精华学院的院长。李厥后成为陈嘉庚先生的半子,也是南洋华侨的闻名侨领,曾为福建侨乡和厦门大学的扶植进献很多。此明信片明显是文物级的邮品,非同平常。

最夸姣的问候

你的李光前

质料:李光前(1893-1967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闻名实业家,是陈嘉庚先生的长女陈爱礼的丈夫,一贯大力支撑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伟业,1952年李光前出资设立李氏基金,到1967年,李氏基金用于社会公益奇迹的捐募达2.8亿新加坡元。李光前为福建侨乡和厦门的教诲奇迹做出了庞大进献。

我很快会给你写信的。

昨日上午,阛阓邮协会常务理事翁如泉白叟给本报“热线”来电说,他看了本报关于陈嘉庚先生的外孙李成义白叟回籍谒祖的动静后(详见本报3日《时隔十年,嘉庚外孙回故里》),想起本身保藏有一张陈嘉庚先生的半子李光前191o年在上海寄出的明信片,记者感兴趣的话,能够来看一看。

这枚近一个世纪前实寄的明信片让我感兴趣的先是所贴“大清国邮政”的“蟠龙”邮票面值为1分,而我记得在厦大鲁迅记念馆,有一枚1926年鲁迅从厦门寄往广州的明信片贴的民国“帆船”邮票面值也是1分。从清朝到民国,改朝换代,邮资一分稳定,还是此1分非彼1分!其次,邮戳和手书里的“鼓浪屿”的“屿”字英语字母的拼法有差别,别离为“kuLangsu”和“kuLangsoo”,但音皆为“苏”,是闽南语“酷龙苏”的音。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