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清廷奏对[第2页/共2页]
......
可遵循范文程的意义,大清还得出面辟谣,宣称不会强迫推行剃发令?
范文程冲多尔衮行了一礼,恭敬道:“禀摄政王,主子觉得京畿四周府县多揭竿叛逆,是因为有传言大清会强迫推行剃头政策。只要由朝廷出面停止辟谣,便可安宁民气。与此同时,王爷可派精兵虎将前去平剿,双管齐下定无忧矣。”
“山西必定是要用武力取的。便命固山额真叶臣率部收取吧。洪先生和范先生当同心为出行雄师筹办粮秣。”
“嗻。”
多尔衮天然不能任由范文程独出风头,他冲殿中的洪承畴递了个眼色,后者便心领神会的出班奏道:“禀摄政王,主子有本奏。”
一番号令下达后,多尔衮摆了摆手道:“本王也有些乏了,都退下吧。”
多尔衮微微点头:“听范先生这么说,本王明白了。”
洪承畴上朝之前早已打好腹稿,现在便侃侃而谈道:“现在京畿地区在我大清掌控当中,但仅仅如此是不敷的。要想终究定鼎中原,山东、河南为必取之地。”
洪承畴恭敬应道。
他细细思忖,感觉由这二人主持招安事件非常合适。这二人都是明朝降臣,恰好借着这个机遇考查一番。
当初皇太极身故,八旗旗主就谁继任大清天子吵得不成开交。多尔衮和豪格更是模糊有率部火并的架式。豪格有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正蓝旗117个牛录。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则手中攥着两白旗98个牛录,两边势均力敌。这时候掌管两红旗的代善与掌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的态度便显得尤其首要。
多尔衮瞥了代善一眼道:“二哥感觉我大清既已入住中原,当如何经略天下?”
稍顿了顿,洪承畴持续说道:“山东乃粮运之道,河南则为中原腹心。此二地宜马上招安。若二省兵民归我大清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
多尔衮无法之下只能与豪格让步,挑选一个两边都能接管的计划,即从皇太极的子嗣中遴选一个年幼的担当大清帝位,作为赔偿由多尔衮出任摄政王。
有西边这个威胁在,多尔衮就不成能放心的调派主力南下取河南、山东。在这类环境下招安是最好的体例。
多尔衮一想到山西还在李自成的手里便感觉浑身不安闲。这就像一只锋利的匕首抵在背心,让人寝食难安。
从这个计划来看,赢利最多的当然是福临,多尔衮把握了实权,也勉强能够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