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振南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两头下注[第1页/共2页]

真要打起来,姜瓖不以为本身能够守多久。

多尔衮在令旨中必定了姜瓖归正杀贼的功劳,但也指出其立明宗室枣强王摄理国事是分歧适的,此中口气仿佛是以神州之主自居。

至于他终究倒向谁就要看谁能够先取山西了。

这一番表态让姜瓖内心痒痒的。

荀宜闻言大喜,赶紧拱手道:“谨遵东翁之命。”

“回禀王爷,主子觉很多数是明廷向山东驻兵了。”

“这如何能够?明廷另有多余的兵力增派山东?”

(第一更,求保举票,老坤急需保举票支撑!感激书友飘空游的500币打赏,感激书友大爱楚玉嫣的100币打赏。)

本来姜瓖归正以后,为了博得民气推戴了明朝宗室枣强王朱鼎珊为盟主。

照理说这位枣强王不过是个傀儡,底子没有甚么权力。但多尔衮的反应却极其激烈,直接以令旨的情势对姜瓖收回了警告。

但姜瓖仍然不甘心就这么降清。毕竟清廷没有定鼎天下的绝对气力,万一终究失利了姜瓖但是要跟着陪葬的。

范文程悠悠说道。

打发了清廷的使者,姜瓖长叹一口气道:“诸位觉得某该如何是好?”

......

两端下注?

对于姜瓖来讲,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如何也想不明白,五千余旗兵如何连一座德州城都拿不下来。

幸亏那使者并没有逼姜瓖立即表态的意义,只淡淡道:“姜总戎且考虑几日,摄政王的意义很明白,只要姜总戎能够归顺大清,高官厚禄朝廷毫不怜惜。”

......

姜瓖侧头看去,发声的恰是他的首席幕僚荀宜。

“大帅能够两端下注,清廷强则降清,明廷强则降明。”

说话的是姜瓖麾下虎将孙应武。

千里仕进,只为吃穿。

如果说之前姜瓖还存在一丝胡想的话,现在他能够肯定清廷确切有逐鹿中原之心。

现在河南大部在清廷治下,但豫西尚在李自成手中,豫南处于权力真空当中。这类环境下清军不成能把全数兵力囤积到山西沿线。

只是现在清廷并没有揭示出绝对一统天下的气力,这个时候归顺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北京,紫禁城。

“王爷请息怒,主子感觉此事必有蹊跷,可待二人率部返京以后细心质询。”

遵循王鳌永、方大猷这两个主子的说法,德州不是连五百兵士都凑不出来了吗?

大同不但是边关重镇,间隔京师更是只要七百里,多尔衮若不拿下大同必将寝食难安。

嘶!

“荀先生说的不错,只是若某不降清,莫非另有别的路?”

那么他究竟该如何是好?

此先他已经推戴了明宗室为傀儡,表示出对归顺明廷的偏向性,在这时候清廷摄政王招降于他,该何去何从?

用饭的家伙什没了,要再多的钱有何用,还不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想到这里,姜瓖又有些踌躇,咳嗽了一声道:“贵使一起车马劳累,实在是辛苦了。来人呐,且带贵使下去好好歇息。”

思定以后姜瓖便朗声叮咛道:“某意已决,便依荀先生说的办。这手札之事便请荀先生捉刀代笔吧。”

给谁卖力不是卖力?既然清廷能够承诺高官厚禄,那确切是个不错的挑选。

......

高官厚禄固然极具引诱,可身家性命才是最首要的。

他抱拳道:“部属传闻恭敬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已经奉清廷摄政王之命前来招降山西,带来了几千人马。别的固山额真叶臣也已经集结人马筹办进兵山西。摄政王这时候命令旨给大帅是先礼后兵。如果大帅不从,恐怕清军第一个要打的就是大同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