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镇墓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兰亭集序(二)[第2页/共3页]

齐中山皱起眉头说:“现在存世的《兰亭集序》只要摹本,最闻名莫过于唐太宗期间的宫廷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硬黄纸铺于真迹上,双钩廓填,几无半点差别,如同后代之拍照,又称‘神龙本《兰亭集序》’,现藏于故宫。”

他们一同把卷子原样放回蓝田玉匣,却把唐高宗李治的玉哀册留在外边。

所谓连珠印,就是用不异材质做成两方印章,既可伶仃也可同时利用。秦汉期间,印章只要合用服从,比如传国玉玺、官府印鉴。唐太宗酷好汇集历代书画,鉴定真伪后,便用这枚‘贞观’连珠印盖上。今后今后,中国文人才有了在书画上盖印章的传统,满清皇室保藏的书画上密密麻麻的图章,最早不会超越唐朝。

“天皇大帝是唐高宗李治的谥号。”齐中山解释道,“这具棺椁里安葬着乾陵的男仆人,唐朝第三位天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女皇武则天的丈夫,终南郡王李隆麒的祖父。”

第二列,自上而下——

第六个字“之”,几近是被压扁的字形,上紧下松,轻笔出锋,独一无二,妙不成言。这一点一横撇一捺,戋戋三个笔划的“之”,倒是任何书法大师都没法企及之意境。齐远山虽是甲士,平常也爱临二王的帖子,看到这个“之”,嘴唇已然颤抖,就差收回惊呼,却被阿海一把堵住。

“死生亦大矣!”齐远山莫名感遭到王羲之的某种情感,“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整整一百卷书册,统统字体出自同一人之手,阿海点头道:“《垂拱集》一百卷,据传武则天亲笔誊写,记叙她从一个少女进宫奉养唐太宗李世民,厥后嫁给高宗李治,贵为大唐皇后,终究成为大周天子的全过程。武则天将这《垂拱集》陪葬,究竟是喜好本身的书法?还是要埋没实在汗青的奥妙呢?”

再看整篇文章,另有多次涂改陈迹,但这恰是“书圣”随性誊写的明证。全文21个“之”,每个笔法都不不异。有的仿佛老子出关,有的如同孔子论道,有的又像庄周梦蝶,有的好似孙子兵法,乃至恍若佛陀菩提树下悟道。

齐远山爬上高台之巅。没有设想中的亭台楼阁,也没有奇技淫巧的物件,更没有金山银海,只要一口方刚正正的青铜棺材。

“此为唐太宗的‘贞观’连珠印!”

齐远山看着蓝田玉匣说:“莫非李治违背了李世民的遗言,而将《兰亭集序》留了下来?没有陪葬到昭陵地宫当中?”

折叠的“胡蝶装”,便是一张白纸或绢本沿着中缝朝内半数。再看纸张质料,陈腐的蚕茧纸,大要纤维如同蚕丝,富有光芒,“纸似茧而泽也”。某种奇特的墨香劈面而来,历经一千二百年而未有腐朽之气,恐怕早已做过某种庇护性的措置。

阿海拽着齐远山跪下叩首道:“书圣在上,请容我等一拜!擅闯乾陵地宫,罪莫大焉。然时不我与,天下大乱于前,当有豪杰辈出,逐鹿中原,介入天下。”

前人誊写,当然没有标点标记。齐远山在心中做了标点,默念一遍。读到第一句,齐远山脑中已浮出那四个字。但贰心中迷惑,为何这间无价之宝,会在乾陵唐高宗李治的棺椁之前?莫非不是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当中吗?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