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完璧归谁(一)[第2页/共2页]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藏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很少见小郡王一本端庄,“这是唐朝人对传国玉玺的描述。”
大明神机营中军把总吴名
“中国汗青。”秦北洋说了一句俄语,又用汉语对小郡王说,“王家维传授说过,中国人不是没有信奉的民族,汗青就是我们的信奉。三千年前的殷墟的甲骨文开端,我们的汗青从未间断,五德始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如同这方和氏璧的传国玉玺。”
小郡王跟秦北洋要比试谁更学富五车:“和氏璧厥后到了赵国,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调换这块宝贝,蔺相如发觉有诈,威胁要跟和氏璧同归于尽,成绩‘完璧归赵’这四个字。秦始皇同一六国,李斯以虫鸟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将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秦朝二世而亡,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获得这块传国玉玺,初创汉朝……”
秦北洋想起在日本的经历,在徐福地宫中发明真正的“三神器”。
“自和氏璧始,传至五代十国,计一千六百余年。后周帝王遍寻玉玺不得,只能本身刻了方‘天子神宝’的印玺。传闻和氏璧在北宋末年出土,传到蔡京手里被鉴定为真品,但在靖康之变中,随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从金到元末,朱元璋打出‘摈除鞑虏,规复中华’的标语,元顺帝北遁大漠,带走了传国玉玺,今后再无下落。”
秦北洋不敢再用手触碰这件宝贝,将它安排在地宫青砖上,脱下本身衣服垫在底下,唯恐磨坏了秦相李斯篆刻的大字。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玉匠以为是块浅显石头,楚厉王命令砍了卞和左脚。厉王身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来献,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命令剁了卞和右脚。武王身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他不是哀痛本身被砍掉双脚,而是宝石被说成石头,忠良被说成骗子。楚文王当真揣摩这块璞玉,公然发明是一块希世宝玉,定名为和氏璧。
“我在北京德胜门内的陇西堂打工时,玉器徒弟跟我说过,中国最着名的绿松石产地,就是湖北一代,又称襄阳甸子。湖北是楚国的中间,和氏璧在荆山发明并非偶尔。人们把绿松石作为镇妖驱邪的宝贝,秦始皇将它做成传国玉玺,也算是有目光了。”
“神机营?”小郡王如有所思,“莫不是京军三大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