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下)[第3页/共5页]
顿了顿,李绩又道:“我们这些人都老了,这些年力量渐不如当年,帮手新君能够善始善终的,只要你们这一代了,子正,陛下和新君都对你寄予厚望,你是将来的宰相之才,百姓社稷的重担,你要扛起来,莫再像畴前那般懒惰浑噩了。”
李绩道:“说说章程吧,你筹算如何生长民政民生?”
李绩点头道:“甚好,看来老夫和那些杀才们从今今后可在长安保养天年了,大唐新朝的方向,便靠子正把握,记着勿负天下子民,勿负陛下圣恩。”
“是。”
李素黯然一叹,没说话。
宫门拉开了一条裂缝,一名年青的寺人走出来,带着哭腔道:“陛下崩逝――”
李素沉声道:“臣还是那句话,‘逝者已矣’,殿下,你与旁人不一样,你要逼着本身固执起来,你不会再有任何依托,相反,你顿时要成为别人的依托,成为天下臣民的依托,大唐每一个臣子和百姓,他们的依托只要你,你若不固执,教天下人如何依托你?”
君臣非常熟谙的《秦王破阵乐》再次鼓吹,广场上悠悠回荡着这首记录李世民毕生功劳的战歌。
乐工敲下第一记编钟,接着震慑民气的鼓声渐起,场中的舞伎们列队整齐,跟着鼓声越来越麋集,场中的舞伎行动忽动,扬起了盾,长戟斜指,一股凌然肃杀之气顿生。
深夜,太子李治强忍哀思,宣布国丧。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为首的武将奉诏领摆布武卫将士入宫,换下本来的羽林禁卫,领受太极宫的宫禁,李靖和李绩跪在太子李治面前,向太子宣誓尽忠。
天子寝陵早已建好,位于长安城西北醴泉县内,陵墓为合葬墓,内里还甜睡着久逝的长孙皇后,该陵命为“昭陵”。
第二天,太极宫在安静而哀思的氛围里,李治调集群臣朝会,商讨国丧事件,会商先皇谥号和庙号,经群臣商讨过后,决定尊李世民谥号为“文天子”,庙号“太宗”,李治首肯颁行。
…………
一场酒宴耗尽了李世民仅余的力量,被宫人抬回了甘露殿。
李绩赞道:“年纪悄悄,却已看得比老夫还远,大唐新君有你帮手,老夫不担忧了……”
…………
国丧之始,长安城不管高门低户,门口皆挂上了白灯笼,朝臣们换上丧服,太子李治跪在李世民的尸体前哭得几近晕厥。
李世民取太长戟,仿佛有些吃力,身形踉跄了一下,然后双手执戟,目视火线,脑海中回荡起当年交战疆场上的喧哗声,一声声胜利的喝彩,一幕慕金戈铁马,画面不竭闪现,接着消逝于永久。
李治神采木然,仿佛一个没有灵魂的扯线木偶,哭与拜全依礼部官员之表示,整整一天水米未进。
一个时候后,李治命泾阳县公李素披甲入宫,掌管禁军,同时令三省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全权措置李世民丧事等诸礼节。
李素了然点头,缓缓道:“此为大唐社稷亲信之患,只要削除这个大患,大唐方可轻装前行,不过要想完整削除门阀士族,恐怕很难,起码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千年门阀根深蒂固,不是一人或一朝能等闲削掉的,我能做的只要渐渐降落门阀对官方士子和百姓的影响,大开科举,给豪门后辈一线光亮的同时,也要收缩门阀士族后辈入朝为官的通道,往深一点说,他们的权势,他们占有的地盘,另有他们家属对百姓的影响等等……这些事太庞大,太毒手,我想,这将是一场旷日耐久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