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贞观闲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联姻作罢[第1页/共3页]

玄武门之变不免再次被人提起,高士廉在芳林门大杀特杀,五千余将士成了铺垫高家功劳的垫脚石,时隔二十年,高家遭了报应,一夜之间连死五人,家主高士廉犯病,宗子高实施失心疯。

长孙无忌接着道:“陛下和高家的联婚……恐怕已不应时宜了。”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本年山东大旱,朕便免了河东道三年徭役和税赋吧。”

长孙无忌的安抚终究令李世民神情稍稍和缓了一些,因而点点头,叹道:“但愿如此吧。”

不过郑小楼的神情却很镇静,昨夜他干了一件大事,这件震惊了全部长安。

或许另有但愿吧,只要活着,就必然有但愿的,不管多么迷茫,它毕竟是但愿。

长孙无忌顿了顿,接着苦笑道:“臣本来是这么觉得的,但是昨夜高家也出了事,并且除了鬼火,另有人闻声了阴兵的脚步声,臣现在可真揣摩不透了,若真是出于故意人的谋算,这鬼火和阴兵……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真的没甚么好欢畅的,落空的毕竟已落空,落空得不知不觉。

长孙无忌欣喜道:“陛下多虑了,陛下便是社稷,自有漫天神佛护佑,是超脱于因果报应以外的,戋戋闹鬼罢了,何足为虑耶?身附极贵紫气者,鬼祟岂敢近身?”

长孙无忌游移了一下,道:“陛下,眼下最首要的是安抚民气,长安城里的说法很刺耳,罪己诏自不必下,但陛下还需做点事出来令天下人归心。”

李世民坐在殿内,怠倦的神情还带着几分惶惑不安。见长孙无忌进殿,也没有任何表示。指了指身边的矮桌,表示他坐下。

长安城的动静传回承平村,李素的神情仍不见开畅。

他的模样很狼狈,身上沾满了泥土灰尘,浑身披发着一股浓烈的臭味,不管谁在沟道里趴了几个时候一动不动,模样都不会好到那里去的。

幸亏长孙无忌也不是那么光亮,偶然候他乃至比李世民更阴暗。

李世民说完语气俄然顿住。

长孙无忌一惊,仓猝道:“陛下不成!罪己诏不成轻下,一旦圣旨传世,便是坐实了十一年前的事,天下人的骂声恐怕不是那么轻易扛下的,更何况现在陇右山东多家门阀对陛下虎视眈眈,一旦下了罪己诏,我大唐将堕入无尽内哄,陛下三思!”

…………

李世民笑了,本日伶仃召长孙无忌觐见,要的就是他这番话,早在惊闻高家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主张便已决定了。

熟谙算久了,李素垂垂体味了李世民的为人,这是一个高傲的极度自我的帝王,深沉的心机埋没在他驯良可亲的表面下,他喜好掌控统统,对欺瞒深恶痛绝,很不幸,李素和东阳做了一件欺瞒他的事,终此平生,恐怕他都不会同意李素和东阳的婚事了。

君臣二人太熟了,底子没有任何客气酬酢,见长孙无忌坐下,李世民劈脸便道:“辅机,高家和东阳府上之变,你如何看?”

见长孙无忌如此反应,李世民黯然叹了口气。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的干系可谓鱼水情深,不但是多年的袍泽豪情,内里还包含了更多东西,比如姻亲,比如好处。不管功德还是好事,根基都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筹议着一块办的,包含十一年前的玄武门之变,以是李世民唯有在长孙无忌面前才不会埋没本身的情感,他留给世人太多闪烁的光辉了。留给长孙无忌的,几近满是人道的阴暗面。

此生,恐怕与东阳再无伉俪缘分了。

这件事,不管如何揭不畴昔的。

长孙无忌捋了捋长须,点头道:“东阳公主府前夕闹鬼,臣本来觉得是故意人的谋算,谋算此事的目标很多,比如陇右,山东那些门阀世家不满陛下,故而炮制此事争光陛下,令万民与陛下离心失德,又比如番邦异国的国君们对陛下近年几次用兵感到惊骇忧愁,故而授意在长安的使节暗行此事,转移陛下和朝臣的重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