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贞观俗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37章 尚书令[第1页/共3页]

就算魏征,那他也算是山东豪强在朝中文官中的代表了。

李世民摇了点头,“承乾不过八岁娃儿,兼这尚书令又有何为。”

还是戴胄出声突破了沉默。

实际上现在真正有资格当尚书令的也就萧瑀一人罢了,因为在坐诸位宰相非宰相里,他职位最尊崇资格最老,裴寂加司空衔退出朝堂后,再无人比他资格老了。

而魏征韦挺几个倒是真惊奇,但也没反对,看来魏征也是俗人一个啊,在宰相权力面前,也就没那么讲究了。

“怀良?”

一众大臣说来讲去,都说不出一个好人选来。

秦琅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点了他名。

不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把裴寂踢出了宰相班子,把杨恭仁也罢相了,颠末一番调剂后,实际上宰相班子是尚书省以萧瑀、封伦为摆布仆射,以陈叔达为侍中,以宇文士及为中书令。然后他让房玄龄检校中书令,让高士廉检校侍中,安插了本身亲信出来。

魏征很干脆的道,“中山王若兼尚书令,但却不能实际措置政事,只能是虚领,臣觉得有违国度轨制,实为不宜。”

萧瑀天然想当尚书令,封德彝也想让萧瑀当,他晓得本身争不过萧瑀,但萧瑀当尚书令后,他便能顺势进一步接任左仆射。

这时李世民在上面俄然道,“本日商讨军情之前,另有一件首要的事情,朕思之很久,难以决定,还请诸卿各抒已见。”他顿了顿道,“本来朕为藩王之时,兼领尚书令职事,现在即位为君,这尚书令便空置出来了,提及来,这个担子可不轻,诸位说该选谁来担?”

李世民点秦琼名,“叔宝你感觉呢?”

这么说,莫非李世民实在的企图就是要把尚书令这个权力太重的朝廷辅弼之职给拔除?

秦琅瞧瞧检校中书令房玄龄,又瞧瞧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再看看兵部尚书杜如晦,感觉李世民该当没这么多花花肠子,这些该当是这几个狗头智囊的主张。

众臣都低头不语。

至于房玄龄高士廉,他们更是不敷资格。

秦琅回京就是来替李世民把握军队的,进政事堂更是安插一个绝对亲信。

最有资格当的天然是摆布仆射了,可没等萧瑀封伦发话,检校中书令房玄龄便当即出声。

秦琼代表着这支李世民倚仗建功夺位的关头力量的武将代表,魏征、房玄龄做文臣代表,还能做为是废太子的旧部代表,全都安插进政事堂,虽说人多了,派系也庞大了,可也代表着统统的派系山头,现在都集合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联络到他方才把魏征秦琼长孙无忌等授给插手政事衔行动,秦琅感觉这事没这么简朴。

本来的宰相实在就是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三人,但因为尚书令权益太重,实在自隋朝杨素起,就不等闲授人了,因而实际上尚书高官期由摆布仆射主持。唐初李世民当过尚书令也当过中书令,元吉也当过侍中。

这此中是否有辨别呢?

“你好歹也是从三品的散骑常侍,本就有备从参谋之职,现在朕问你,你说直说。”

“陛下,这殿上诸公不是宰相,便是参知政事的重臣,臣只是列席,不敢胡言乱语。”

不过秦琅倒也挺佩服李世民的胸怀的,新添七人里,王珪、韦挺、魏征那都是原太子建用亲信,现在却全都重用,还让他们入政事堂参议政事,了得。不过这三人身份也不简朴,王珪那是河东太原王氏人,是五姓之一。韦挺呢,虽说打小跟建成干系好,但他是关中最大的士族韦杜之一的韦氏子。

老爹秦琼这是拜相了啊。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