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贞观大闲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间唯白发(大结局)[第7页/共9页]

大师都是聪明人,话说到这一步,相互内心都稀有。

武氏点头。

许明珠笑了:“夫君既有雅兴,妾身定当相陪……”

…………

七十五岁时,精力愈差的李治判定决定退位,由太子李弘即位担当皇位,而李治被尊为太上皇。李弘即位后恳请李治将其生母武氏放出掖庭,尊为皇太后,李治承诺放出掖庭,却不准尊武氏为太后,李弘亲身登李素的门,请李素代为讨情。李素承诺下来后,以布衣的身份向李治上了一道请尊武氏为皇太后的奏疏,李治踌躇再三,毕竟看在李素的面子上勉强同意。

当时她并没有想太多,大略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特别是这个女人还很有几分姿色,共处一室不免擦枪走火。但是,爬上李治的龙床并不代表将来就能风生水起了,细心想想结果,武氏将来的运气实在很伤害。

武氏教唆亲信朝臣诬告李素谋反,并列举诸多证据,李素尚未自辩,武氏便被李治峻厉怒斥。

李素沉默一阵,淡淡道:“现在你应当对陛下断念塌地,莫伤他,莫负他。”

李素眨眼:“你这话是在闲谈么?农学丢了稻种关我何事?”

李素咳了两声,嗓音沧桑老迈:“臣刚才在这棵银杏树下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永徽六年底,李素再次提出新的政见,鼓励官方商贾兴建各种作坊,招募农闲庄户做工补助家用,并且派出使节与诸邻国相谈贸易来往。

李治叹道:“实在每一条都是公允体国之心,并且写得很实际,如果推行的话,大唐甚益,可惜,朝臣们不会承诺的,特别是长孙母舅褚遂良这些老臣……”

快走到殿门外时,武氏俄然叫住了他。

“说说长安城里的事给我听吧?你比来有没有肇事?有没有获咎人?”

李素眨眼:“执掌后宫?”

半生纠葛,半生恩仇,现在一齐浮上心头,武氏百感交集。

李素缓缓道:“说了很多事,此中有一条是……门阀和士族。”

李治游移半晌,道:“好……吧,唉!”

李素笑着摊手:“你看,实在发楞也并不安逸的,要想的人和事太多,不过我始终以为这是个好风俗,这个好风俗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更首要的是……体味了很多仇敌。”

“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这个题目,臣想了很多年了,可总也想不明白。”

以后呢?武氏也没想得太深远,后宫那么大,有天子的宠幸,她莫非不能横着走吗?

“这是天然的,母后放心,李家一门皆是忠节之臣,朕不会虐待他们。”

太极宫,安仁殿。

东阳出观的第三日,晋国公府广邀长安来宾权贵,风风景光迎娶东阳进门。时年李素还是尚书省右丞,可在李治的支撑下,李素的权力却越来越大,当年的青涩少年,现在已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位高权重的权臣。晋国公的婚宴聘请,没人能回绝。

李素悠悠呼出一口气:“你有没有想过,想坐到阿谁位置会有多么艰巨?”

“说吧。”

当年被再次打入掖庭后,武氏终究心灰意冷,因而开端虔诚信道,被李弘接入后宫尊为皇太后,她也不改信奉,迟早做课。

五十岁,恰是人臣之巅,手握重权的李素俄然上疏告老,这些年因为新政的实施以及对高句丽一战的功劳,他在朝堂和官方的声望渐深,闻知李素告老,李治和朝臣大感惊诧,李治再三挽留恳请,李素却态度果断,李治无法之下,只能同意,并封李素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