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间唯白发(大结局)[第5页/共9页]
武氏一滞,又道:“另有一名倭国和尚死了……”
东阳顿时红了脸,呸了一声:“你此人就不会好好取个名字么?任何时候都那么不端庄。”
“好歹也是当朝国公了,你这个模样成何体统,教人瞥见笑话!你若想出去便谨慎顺着梯子下来,趴在墙头算如何回事?”
李素叹道:“比来太忙,没工夫出去获咎人,安逸下来再说。长安城也没甚么新奇事,我比来在家筹办草拟奏疏,上谏新政,若陛下准奏,朝堂又会争议四起,嗯,我已做好战役筹办了……”
李素笑着挥了挥手:“世人谓我胸无弘愿,明显有一身本领,却始终不肯涉足朝堂太深,甘心在家懒惰度日,世人却不知,懒惰也有懒惰的好处,没事我便常坐在家中的院子里发楞,你猜猜我发楞的时候都在想甚么呢?”
李素又道:“晓得减弱门阀和士族的权势需求多久吗?”
婚宴很热烈,场面很大,只是登门道贺的来宾们却满头雾水。
武氏终究笑了:“权势。”
五十岁,恰是人臣之巅,手握重权的李素俄然上疏告老,这些年因为新政的实施以及对高句丽一战的功劳,他在朝堂和官方的声望渐深,闻知李素告老,李治和朝臣大感惊诧,李治再三挽留恳请,李素却态度果断,李治无法之下,只能同意,并封李素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
见李素仿佛没有承认这两桩事的意义,并且神情也表示出毫无兴趣的模样,武氏本来笃定的猜想有半晌的摆荡,随即幽幽一叹。
伉俪二人往回走,李素俄然牵起了她的手。
快走到殿门外时,武氏俄然叫住了他。
展颜一笑,李素道:“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奉告你,不要把我当作仇敌,你的仇敌有很多,将来会更多,宫里或宫外的,但是,你的仇敌里绝对没有我,不但如此,你我乃至还是必必要合作的盟友,起码将来十年内,你我的缔盟不会拆伙。”
李素又道:“你现在晓得我们共同的仇敌是谁了,那么,晓得我们共同的好处是甚么吗?”
武氏俄然叫住他,眼睛定定地谛视着他的脸,很久,武氏眼眶一红,轻声道:“奴婢当初实在有更好的挑选,若当时公爷心中有奴婢的一锥之地,奴婢便会对公爷断念塌地……”
…………
四年后,显庆四年,李治对武氏宠嬖日深,不管宫闱还是国事,武氏帮了李治太多,李治在感激和好处所趋之下,遂生废王立武之心,因而召李素问其定见,李素深思好久,只说了一句,“此为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李治废后立武之心更加果断。
当年被再次打入掖庭后,武氏终究心灰意冷,因而开端虔诚信道,被李弘接入后宫尊为皇太后,她也不改信奉,迟早做课。
“我信赖你。”
“子正啊,这份奏疏分量很重啊……”
李素笑道:“我不出去,你现在在守孝,我不能坏了你的名声,我们就如许说说话挺好的。”
“臣陪陛下一起跑。”
“子正此为何意?”
今后今后,长孙无忌在朝堂上的态度垂垂倔强起来,在政事上与李治多次摩擦,皇权被臣权步步挤压,李治渐生忌怨,有除权臣之心,李素劝李治哑忍,谋而后动,李治依言。
三个月后,李治俄然召李素入宫,授予右武卫调兵虎符文书。李素当夜领兵直扑长孙府,将长孙无忌及长幼拿入大狱,次日朝会,时为尚书省侍中的许敬宗上疏,告长孙无忌勾搭朝臣谋反,李治当即下旨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百口流徙黔州,长孙无忌以失利者的姿势黯然退出汗青舞台。